与ACM共成长 ——走进ACM世界总决赛获奖队员和ACM集训队

15.06.2015  13:11

第3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ACM-ICPC)2015年度全球总决赛于5月21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落下帷幕。

我校由徐旭副校长、徐伟主任、计算机学院李青副院长、沈云付教练等老师带队,由邝斌、梅俊、张健豪三位队员代表参赛。历经5个小时与国际高手地紧张对决,三位队员最终将排名定格在第31位!在中国大陆参赛高校的21支队伍中位列第7,仅位于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北航、成都科技大之后。

时隔六年,我校再次勇闯全球总决赛,并最终在128支全球劲旅中获得佳绩,这是与我校ACM集训队队员的勤奋坚持密不可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支“梦之队”。

【从无名小卒到解题神手】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具有悠久历史的权威性组织(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简称ACM)主办,始于1970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且最负盛名的程序设计竞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这个简称确实给人一种很高大上的感觉,你一定无法想象,这样一个被你束之高阁的地方,这一群可望而不可及的牛人们,其实也是“白手起家”。

张健豪是计算机学院11级本科生,作为参加世界总决赛梦之队的一员,你一定想不到他在大一还挂过科,他的ACM之路其实很曲折。他说“进入门槛不高,高的是“过程”的门槛,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但我坚持了”。张健豪一开始对编程感兴趣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基础,无法进入集训队训练,但他锲而不舍、“厚着脸皮”打听到了暑假集训队集中训练的时间和地点,跑到那时还在延长校区集中训练的场地,跟着高年级队员默默训练了一个暑假,早八点到晚十一点,成为集训队签到表上没有名字却坚持到最后的队员之一。大二的下半学期,他就顺利成为队员参加全国和区域比赛了。

站上的舞台愈是耀眼夺目,台下所要承受的苦与泪愈是常人不能体验的。本次总决赛队员邝斌是ACM集训队的“老兵”了,从本科到研究生,他一直坚守在ACM的寻梦中,他有一句座右铭是“人一我百,人十我万”,也成为了ACM集训队同学们的坚持所在。

【自主学习 全队保研】

经历ACM的训练和比赛,越来越多的同学确立了目标和信念,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不断解题中得到提升。收获的,不仅仅是证书、荣誉,同学们拓展了专业视野,增长了专业技能,收获了团队友谊。集训队成为了计算机学院学生的重要课外实践平台,众多学生脱颖而出,或直研交大、复旦、中科大进一步深造,或进入微软、EMC平方、阿里巴巴等著名IT企业成为业界精英。

集训队中2011级毕业班的同学已经全部保研,张健豪也将在今年九月进入复旦大学继续深造。他特别感谢集训队这样一个集体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无论是他最初菜鸟级别时队里学长们手把手的传授解题经验,还是集中精力专注程序设计这一领域的坚持和努力,他都觉得是他人生中特别宝贵的财富,“它让我的未来变得不一样了”。

【与ACM共成长】

对同学们来说,ACM集训队就是另外一个家。这个家里有不辞辛劳,带队十几年带他们如自己孩子般的教练老师,这个家里有一起刷图训练的战友,有带着他们将所有经验倾囊相授的学长学姐,他们在这里这里挥洒汗水,经历全国各地和亚洲各地的一站站比赛,分享好成绩的喜悦和比赛失利的教训。

2008级的朱斐文工作以后还常回学校回集训队义务带教,经常参与到ACM集训队的宣讲和招募工作中。去年亚洲区预选赛在我校举办的时候还回到比赛现场协助比赛组织和志愿者培训。2002级的张倬在校时是ACM队的主力队员,毕业后历经知名IT公司工作后目前正在自主创业,他一直默默关注并关心着ACM队的发展,他将已经毕业的计算机学院的ACM队员组织起来共同为ACM队发展和学院发展出谋划策。

ACM总决赛载誉归来后,又刚刚在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的梅俊说:我们的假期以及很长的时间都在一起,在这个实验室里面刷题。有过很多快乐的时光,这是我大学生活中最主要的记忆。真的要感谢ACM集训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5月21日世界总决赛归来后,5月23日我校ACM队又派出两支队伍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2015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海大都会赛”,其中世界总决赛选手梅俊与队里“新人王”计算机学院2013级卓越班的高樱宁和许燚组队再获金奖。ACM集训队的新一代主力队员已经成长起来,相信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ACM这一比赛中的收获会更多,我们的ACM集训队也会越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