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休式陪读有必要吗? 专家:从陪读过渡到陪伴

05.09.2016  05:33

原标题:全程无休式陪读有必要吗?特级校长陈珏玉:有效的陪伴能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白天上班,晚上辅导,双休日还要陪孩子上各类辅导班。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依赖性会不会越来越强?如何让“中国式陪读”转变成孩子们真正需要的陪伴?2日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2016“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上,特级校长、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校长陈珏玉表示,整个小学阶段并不需要全程陪读,但低年级是孩子最佳习惯养成期,家长要学会有智慧地陪读,并适时从陪读过渡到陪伴。

  活动由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

  低年级是习惯最佳养成期

  小学生到底需要陪读吗?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对全校家长做了一份覆盖16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家长“希望陪读”的原因中,87.99%的家长想借此督促孩子养成学习习惯,85.19%的家长想从中了解孩子的学习问题,73.99%的家长希望适时提供帮助;对于认为“无需陪读”的原因,72.54%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性,78.15%的家长认为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32.86%的家长表示陪读可能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

  对于是否要陪读,家长充满纠结:既希望通过陪读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又担心陪读后反而影响习惯的养成。在陈珏玉看来,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整个小学阶段不需要全程陪读,但低年级是最佳的习惯养成期,如果错过了,今后可能花上百倍的力气也改不了坏习惯。

  每周至少5天的作息要统一

  陈珏玉提醒家长,不少优秀高考生在总结学习经验时,常常归纳出一点:从小就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她举例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共参加了8场比赛,其中赢了5场,输了3场,最终拿到冠军。“人生最初输几次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次,关键是什么时候赢,什么场地赢了什么对手。”她强调,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是指赢在知识学习上,而是指赢在习惯养成上。

  怎样的陪读更有效?陈珏玉认为,首先,为孩子创造阳光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家时尽量不谈单位里不开心的事;其次,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和作息时间,最好一周至少5天作息时间不变。有些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烧饭,一周5天外卖、饭店变着花样吃,导致孩子没有稳定的作息时间,无法每晚在固定的时间点静心学习;再次,要给孩子一张整洁干净的书桌;最后,父母还要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家长不妨在陪伴孩子学习时看看书。

  小学二年级下半学期是承上启下的阶段,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管理时间。陪读时,家长注意不唠叨,不轻易打扰,观察孩子写作业的坐姿、执笔、运笔等。要引导但不要急于指导,可以听孩子复述所学内容,教会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

  中高年级是价值观形成期

  调查显示,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课程)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为0.82。三年级是孩子的转型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感觉像个“小大人”。

  “如果说小学低年级是促进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期,那么中高年级则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陈珏玉说,随着小学三四五年级作业量增加,如果父母凡事包办,那就只会产生高分低能的孩子。而要培养阳光、积极、正直、善良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价值观的养成,要培养孩子疑问不过夜、学会整理分析错题、做好课堂学习笔记。还可坚持一门体育锻炼。协调性好的孩子往往感官统合能力强,可促进学习。

  如何从陪读走向陪伴?陈珏玉建议,一方面,家长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坚持到底,重在参与。经常为孩子鼓劲,让孩子充满自信,力争上游。另一方面,陪伴也要讲智慧,家长应约法三章,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家长要积极陪伴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增进亲情,使孩子全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