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建议我国增加基础科研投入

01.12.2015  09:58
  昨天,以“迈向‘十三五’,上海深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为主题的院士圆桌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包括8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观点。他们建议上海扩大科研人才的引进范围,进一步提高人才支持力度,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自然出版集团近日发布的白皮书《转型中的中国科研》,成为几位院士的话头。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沈文庆院士说,他很认同白皮书指出的“中国基础科研投入偏低”。数据显示,在过去十余年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R&D)的比例从7.8%下降至4.7%,而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大多在15%至30%。“基础研究投入事关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比如,国产大飞机进口的发动机等部件,与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密切相关。”为此,沈文庆建议上海先行一步,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R&D的比重。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王元研究员表示,财政科研投入的方式可以突破“项目制”,因为设立科研项目往往具有功利性,与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存在一定矛盾。“我觉得,应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进行制度改革,探索不同于项目制的方式,如由某些机构提供稳定性支持。
  
  人才问题也是会上讨论的一个热点。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丁健院士表示,尽管“科创中心22条意见”及其细则对上海的人才引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人才的支持力度还可以加强。“我发现上海周边地区如苏州、泰昌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比上海更大,武汉、深圳的力度也比我们大。”丁健举例说,近日一名海外生物医药研发人员回国,在上海组建团队,却被外省“千人计划”引进,人事关系在那个省,企业税收也在那里上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该省对高水平科研人才如饥似渴,给这名海归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我希望这种现象能引起上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丁健还提出,上海可增加引进人才的类别。据他所知,目前本市人才政策支持的对象,只有国家和上海“千人计划”入选者,不包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这几类人才项目也有很高的门槛,上海有关部门可考虑将其列入支持名单,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记者 俞陶然)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