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福利院分院长:第一次清理秽物吐了 怕送老人走

25.12.2016  01:33

  小小的个子,瘦瘦尖尖的脸庞,扎着马尾小辫,记者第一次见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分院长”胡小芳时,她刚从福利院元旦晚会的彩排现场回来,这个“90后”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朴实而干练。

  下午2点多,院里的老人刚从午觉中醒来,这个时候,护理员们下午的工作就开始了,给老人们送上点心,不管是需要鼻饲的、流质喂食的和还是可以自理的,都要一一料理妥当。吃完点心,就是午后清洁,帮老人洗脚、擦身。

  管着专护区100多张床位老人的“分院长”胡小芳,现在虽然不需要再亲力亲为地再去为老人喂饭、翻身、扣背、排痰,但肩上的单子并不见得减轻多少。她需要掌握整片区域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护理员的照护情况,意外突发事件,更多的时候还要处理各种关系。别看在这么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里,护理员与老人的关系、护理员之间的关系,老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家属与护工、老人的关系很多时候都很微妙。

  一个1992年出生的年轻姑娘,管着这么多需要用心去哄的老年人,和辈分比她高的叔叔阿姨辈护理员们,自己要是没有两把刷子是难以服众的。

   第一次清理秽物,吐了

  尽管年龄不大,但胡小芳也可算是经验丰富。从江西民政学校(中专)老年护理专业毕业以后,她在2010年进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实习,一路从基层一线摸爬滚打至今。

  “谁也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去干这份苦活、脏活、累活。”知道父母心疼自己,反对自己从事这个行业,胡小芳在父母面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对于这份老年护理员的工作,家里人若有问起,她总是寥寥数语带过,从来不吐露一个苦字,只会轻轻巧巧地跟父母“卖萌撒娇”:“你们的闺女,还用得着担心吗?”但事实上,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全都化作五味杂陈沉淀心底。

  在学校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即使有模拟实践课程,面对的也是假人模特或者健康程度较好、自理能力较高的老者。来院实习的第一天,见到那些嘴角留着口水、歪着脖子的失能失智老人,胡小芳发怵的同时还是悄悄生出些许的悔意来。

  另她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碰到老人在床上解手,她需要快速帮老人清理干净排泄物。即便戴着口罩,难闻的气味还是强烈地刺激着鼻腔,胡小芳没忍住,直接跑到卫生间,吐了。吐完以后,还得硬着头皮继续上。

  “这时候如果不及时帮老人清理干净,老人着凉就更麻烦了。现在当然已经完全‘免疫’了,就算吃饭的时候讲起这些个话题也毫无压力。”胡小芳笑着说。

   送老人“”,怕了

  尽管这是个悲伤的话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对很多进了护理院的老人而言,这里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了。所以,送老人最后一程,在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当中,自然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生死离别,护理员们见多了,记者问胡小芳,你害怕吗?她平静地说:“害怕总是有的。但和老人们相处久了,真的就有感情了,就像亲人一样。”但和亲人不一样的是,在这种场合,他们一般都不会像家属一样用眼泪来释放自己的情感,需要帮着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和清洁,包括帮刚过世的老人穿上衣服。这时候是需要专业表现的,即使悲伤也不宜用自己的情绪再去影响家属。

  让胡小芳最害怕的一次,是一个冬日的凌晨两三点钟,在她的管区里一位老人过世了,被送上殡仪馆的车。按照习俗,出发前要敲破一只碗,这时老人的家属也都上车了,就把这事情委托给了胡小芳。等到小芳狠狠地把碗摔碎在地上,车便在家属的哭声中开走了,只剩下小芳和碎了一地的破碗渣。昏黄的灯光下,孤身一人的小姑娘感到莫名的害怕,“我当时拔腿就跑,一路不停跑到值班室人多的地方,心里才算安定下来。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