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档案馆举办“陟彼兰台 斯文在兹:华东师大档案馆藏名人手札展”

10.05.2017  01:12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选出九十一通近现代名人的函札,加以整理、释文并影印出版为《华东师大档案馆藏名人手札》。所有信札均为首次向社会披露和公开。

本书所选人物函札,主要分三部分:一是民国时期各界有影响的人物手迹,如政界的蒋经国、孙科、张学良、何应钦、潘公展,外交界的胡惟德、张歆海,文化界的胡适,工商界的钱永铭,教育界的蔡元培、朱家骅、杭立武、王伯群、欧元怀、张寿镛、朱经农、廖世承;二是各领域先驱人物或各学科专家学者,如中国近代科学奠基人任鸿隽,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张耀翔,中国文化学奠基人柳诒徵,中国近代会计界先驱谢霖,近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吕思勉,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刘大钧,数学家朱公谨,地理学家翁文灏,化学家陈裕光,物理学家周昌寿,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哲学家蒋维乔,法学家苏希洵,出版家赵家璧。第三是为当时的社会闻人,如杜月笙等。

书中收选函札时间跨度为二十四年(1926—1950),具象呈现了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从创校初期“租房办学”,到历经战乱,辗转迁徙、坚持办学,再到被世人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民族脊梁型爱国学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大夏、光华历史的重要见证。从筹措办学经费,到战乱中开办黔、蓉、港分校,从贫寒学生学费豁免,教员聘任薪俸增加,暑期学校师资安排,到决定内迁开办分校,创设附中支持基础教育,邀请明星主持校庆筹募基金,动员校友认捐复校基金,抵押土地证购买仪器设备等等。

本书收选的函札兼具书法艺术和礼仪文化双重价值。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书法艺术也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书信作者多系各界翘楚,浃洽传统文化,毫端功力深厚,或汪洋闳肆,或简远平和,或圆转流畅,或率真朴拙,钩沉出那个时代人物的风骨和气质,昔时随手写来,今日堪称书界良品。书中所收信札,传统礼仪之风蔼然可亲,举凡师生之道、友朋之道、同仁之道,乃至学宦往还之道,均披卷可炙。在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键盘打字、触摸屏写字的时代,名人手函墨迹更显珍罕。

本书编撰历时二载,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党委书记童世骏亲自为丛书作总序,校长陈群为本书作序。作为华东师大“丽娃档案”丛书之一,本书是馆藏校史档案中的精华,是开发档案资源、传播档案文化的又一努力和尝试,希望以此方式缅怀前辈先贤,赓续大学文脉,传播大学精神。同时,本书对于研究历史人物、探究历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让广大师生欣赏到手札内容,学校档案馆特选了部分信札内容进行制作,并于4月23日开始,在中山北路校区档案馆一楼与闵行校区行政楼分别举办“陟彼兰台斯文在兹”馆藏手札实物和图片展。

(华东师大档案馆 文/林雨平 图/杨婷 冯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