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静获第九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图]

16.10.2015  12:05

10月15日,中国儿科医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奖项——第九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颁奖仪式在宋庆龄同志故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陈静教授获得殊荣,并代表获奖者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书记处原书记胡启立为获奖者颁发第九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证书和奖杯,“宋庆龄儿科医学奖”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朱宗涵介绍了获奖成果。 

陈静教授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的优化及其在儿童罕见病领域的拓展应用》第一完成人荣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该项目创新性地探索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非血缘移植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使移植疗效领先于国际。该研究探索了根据AA不同严重度、移植前输血量差异、移植供体不同来源个体化预处理治疗儿童AA的移植方法,使53例患儿达到了91%的长期无病生存,移植疗效国际领先,使非血缘移植达到了与同胞相合供体相似的疗效,由此改写了儿童AA的治疗指南。该项目率先在国内探索CD34+细胞纯化移植治疗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NB),率先探索了自身移植尤其是CD34+细胞纯化移植治疗儿童NB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身移植能明显延长IV期NB患儿的生存期,CD34+细胞分选能达到纯化移植物的目的,但未见疗效的显著改善,为全国NB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率先在国内儿科领域探索非血缘HLA错配移植,极大地拓宽了移植供体来源针对我国患儿缺乏同胞相合供体的现状,通过加强移植排异预防使早期53例非血缘HLA错配移植患儿疗效明显优于欧美相关报道,并得出1/6高分不合供体与全相合供体达到完全完全一致移植效果,极大地开拓了移植供体来源,也为中华骨髓库推荐供体选择、决定建库容量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该项目开创了移植治疗我国儿童罕见病的先河,拓展了造血干细胞应用范围。实现了我国移植治疗MPS-VI、X-连锁高IgM血症、SCID、WAS、PK缺乏、DBA、CHS等多种罕见病零的突破,改变了这些患儿缺乏有效治疗的命运,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大大拓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  

据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作为国内最大的儿童移植中心,通过儿科移植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儿科移植医护人员,积极促成了全国儿科移植的多中心合作,研究成果在协作组内8家医院广泛推广,提高了我国儿科整体移植水平。本研究共发表论文46篇(SCI论文10篇),被引37次(其中SCI引用13次、他引30次),培养硕、博研究生8名。  

陈静在发言中首先感谢了国家卫计委和宋庆龄基金会对儿科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她表示,儿科医学事业仍需要极大的创新精神,国家为科学技术发展搭建平台,儿科工作者“生得逢时”,儿科将有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前景。  

据悉,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卫生部于2005年共同发起设立“宋庆龄儿科医学奖”,旨在促进儿科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和鼓励中青年医学科研人员在儿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创造性和献身精神。奖项自设立以来,全国各地近200个医疗单位参与,先后评选出60个获奖项目。“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已经成为中国儿科基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奖项,全面展示了中国儿科医学事业的新经验、新发展和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