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尧:教事喻德 良师益友

22.10.2016  02:41

陈良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凝聚态光学性质和光谱分析。1990年开始担任研究生导师,已毕业研究生53人,其中硕士33人、博士20人。在读研究生4人,其中硕士生2人、博士生2人。

治学理念: 勤奋读书和工作,自我完善,增进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育人理念 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传播科学知识,服务于未来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在学生们眼中,陈良尧教授既是一位以学生为本的好老师,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资深学者,一位服务社会的劳动者,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辛勤园丁。

为师:以学生为本

陈老师与研究生们相处非常融洽,既没有学术“大牛”的架子,也没有交流代沟。他曾在博客中写道:“现在轮到自己做老师,有了一群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是喜欢,是与喜爱自己孩子的心情相比,飘逸在学生们脸上那纯洁灿烂的笑容,映照出社会的未来与希望。”

2015 年,陈老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经费到帐后,第一笔支出便是装修学生办公室和实验室,他主导了整个装修项目,从网络系统的排布,到一个端口的高低,他都一一过问。时时引导学生动手、与工人沟通。而网络端口的配置和旧文件柜的整理则全部交由研究生们独立完成。完工后的房间,彩钢板替代了斑驳的墙壁,办公隔间替代了陈旧桌椅,每个房间安装了独立的净水系统,配置了他设计的房间通风系统。

学生在陈老师心中永远占据着主要位置。无论多忙,他总有时间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做实验。学生们的邮箱里时常会有时间标注为晚上和周末的陈老师信件。对学生们的论文,陈老师会修改多遍,大到文章的写作结构问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他都一一悉心修订。

育人:桃李满天下

至今,陈老师有53 位研究生完成学业。他们都把人生的选择和成功归益于陈老师的培养和教导。

几十年来,陈老师指导研究生搭建了多套精密实验设备,为学生在深刻理解偏振光学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精密实验动手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训练,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跟随陈老师学习了五年多的2010 级博士生胡二涛说:“老师每天一大早就来办公室,晚上十点多钟也经常会接到老师讨论问题的电话。他做事一丝不苟,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对‘的、得、地’的表达不是很准确清晰,他收到文章,次日一早就叫我过去,仔细的对我讲了一遍三个字的区别。”

对2013 级博士生臧恺岩来说,陈教授既是循循善诱的博学导师,也是无微不至的慈爱长辈:“‘心要细,手要巧’是陈老师对我们的叮嘱。入学不久,我因为没有搞清楚一台激光光源的供电电压额度,直接将插头插上拖线板,致使电容烧坏,陈老师叹了口气,带我一起反省。从此,我在供电前必先检查仪器电压额度,再也没有犯下同样的错误,做其他事情也都三思而后行。”

从教:与时俱进

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陈老师紧跟科学前沿,不断创新,用一个个突破影响着学界,培养着学生。

实验室有一台陈老师1993年亲手搭建的椭圆偏振光谱仪,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研究生岁月。近年,因为零件老化以及学生的误操作,这台光谱仪时有故障。陈老师便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排查线路、修理零件,从参与中学习领会仪器的工作原理,在参与中提高动手能力。不久前,陈老师特地购置了先进的数控机床,鼓励同学们亲自尝试数控加工,学习新时代的加工方式。

陈老师多年来讲授《固体的光学性质》,同时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时,他会将电脑连上投影仪,但不直接播放PPT课件,而用手写笔带领同学们一起从零开始推导公式,这是古典板书和新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既不会像课件教学那样让学生缺少参与,又帮助同学们好好梳理了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