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院士和合作者张亭栋教授共同荣获第六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图]

22.12.2015  16:15

在12月22日举行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第六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揭晓。由于在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竺院士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共同荣获第六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中的中药研究奖。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应邀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并宣读陈竺院士的答谢词( 全文 )。  

继上世纪80年代,王振义院士领衔的血液学研究团队从祖国医学中的“改邪归正”的理念出发,发现全反式维甲酸能够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临床完全缓解,使癌症的诱导分化治疗成为现实以后,陈竺和陈赛娟院士等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等利用以砷剂为主要成分的癌灵一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同一类型白血病患者且取得一定效果的信息后,与张亭栋教授等同道开展了精诚合作,研究砷剂治疗此型白血病的作用原理和临床效果。陈竺等在全面、系统地研究静脉注射砷剂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的基础上,利用砷剂治疗对维甲酸耐药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在世界上首先阐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然而,他们发现单独使用砷剂长期治疗后,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耐药性。2000年以来,陈赛娟、陈竺等通过持续深入的多中心、前瞻性、规范的大组临床研究,发现维甲酸和砷剂合用的方案可使90%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获得治愈,证明了此方案的长期安全性,并明确了两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靶向作用于该型白血病的致癌蛋白PML-RARA。这些成果使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国际上癌症协同靶向治疗的成功范例,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这个被称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上海方案”被国际上广泛应用。      

上述成果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以人类健康为己任,坚守科学精神,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精神。正如陈国强在讨论医学院“十三五”规划时指出,当前,医学院正在建设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和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协同创新、合作共享精神更需要得到大力弘扬和发展,这对于建设一流医学院,助力 “健康中国”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创新城市的建设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