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陈晓亚:转基因科普是场"持久战"

09.11.2015  08:10

  关于转基因科普,昨天获得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的中科院院士陈晓亚已经作了20多场报告、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是为数不多的、愿意站在公众面前大方谈论转基因的科学家之一。他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两个字:责任。

  在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评审答辩时,陈晓亚比预定时间来早了半小时而有些局促不安,因为如果在实验室里,这点时间也够他做许多研究工作,不过他却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科普上。他认为对于现在转基因论战乱糟糟的局面,科学家责无旁贷:需要加大科学传播力度,建立有效可信的科技传播平台,因为转基因科普是场“持久战”。

  陈晓亚是较早系统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产业化现状、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学家。早在2010年,他就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现已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畜不安全,这被刊登在《光明日报》、《科学时报》上,成为代表我国科学界对转基因的一种声音。

  不过这并不代表陈晓亚就是“挺转派”,这样说是基于身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科学研究成果就是如此,我们应该把它告知公众。”陈晓亚说。

  陈晓亚表示,他传播转基因是从自身的研究出发的,从事植物研究的他意识到技术变革和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转基因技术是公认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我国是历史上的农业强国,不过在如今的农业生物技术上,正面临着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

  陈晓亚的观点也引来质疑,但陈晓亚并没有从此谈“”色变,他秉持着科学家一贯的严谨作风做着他的研究,继续坚持在转基因科普一线。他深知一块地里如果农作物荒芜了,就会布满杂草。他甚至帮着抨击他的人说话:“转基因对大众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对此产生一些疑虑是合情合理的,对此更要需要科学家和科普机构加强转基因科学技术的传播,促进公众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