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 陈思和:医科图书馆不应是只读医书的地方

14.11.2017  00:15

“医科图书馆不应是只读医书的地方!”这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对医科图书馆的理想之一,也成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新馆的重要理念。今天(13日),在原址上重建的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大楼揭开神秘面纱。这座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新地标建筑,向外界诠释了现代医科图书馆如何集医学科技与人文之美,塑造新一代“未来医生”。

1927 年,一座中国近代医学图书殿堂——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在上海吴淞镇成立。历经半个多世纪岁月承转,几度易名,2000 年,随着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这座图书馆正式更名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2014年,随着复旦上海医学院启动全面改造建设,医科馆也纳入其中。今年恰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建九十年,历时三年建设,复旦图书馆医科新馆终于落成。按计划,它将在11月21日向读者开放。

记者提前探访发现,医科馆位于地下一层至地上七层,总建筑面积约18000 平方米,将智慧图书馆与医学人文作为建设重点,集藏书、阅览、展览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医科馆汇聚了大量专业的医学信息资源,收集了丰富珍贵的医籍典藏、医学史料,展示历代上医人丰厚的著述、手稿、教案教具等。”复旦图书馆副馆长、医科馆负责人应峻告诉记者,医科馆从建立之初就强调“智慧图书馆”“人文图书馆”的理念,除了50万册珍贵的医科馆藏,医科新馆还专设医学科技馆,可开展3D打印器官、VR模拟手术、三维动画解剖等,引入科技手段丰富现代医科教学。

机器人图书管理员“复小白”、自助取书柜、图书自动分拣机、智能书架、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可容纳600人的“不熄灯”自习室……复旦医科图书馆大大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水平。有别于传统图书馆,这里还设置了多间独立研究室,墙壁就是彩色黑板,可随时供医学生在墙上手绘解剖位置、手术方案,记录下科研灵感。

医科馆也成为“福庆讲堂”和“医艺承扬”两个系列讲座的常设举办地,前者以纪念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创始人颜福庆教授。目前,已确认“福庆讲堂”第一期嘉宾为陈思和,“医艺承扬”第一期嘉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也正是在医学科技与人文并举的理念倡导下,复旦医科图书馆增加了人文图书馆藏,还开辟了医学影像馆,一个个白色蛋形放映室憨态可掬,这里收录了大量涉及医学人文类的中外经典电影。

“图书馆不止是一个图书借阅场所,图书馆的根本是树人。我们希望将医科馆打造为师生展开学术交流、分享、创造的最佳场所,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以人文以人文统帅技术科学,成为医学人文精神的导航之地。”陈思和告诉记者。

针对如此精美、现代的医科图书馆是否考虑向公众开放的问题,陈思和教授向记者透露,复旦图书馆初步商定,计划向今年毕业的复旦医学生发放医科图书馆“校友卡”,卡期30年。考虑到图书馆的接受能力,今后将逐步向更多校友乃至公众以不同形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