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新技术应用带来“换脸”手术重大进展[图]

22.01.2017  19:05

  全颜面预构重建术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团队创建的一项修复复杂头面部畸形创新技术,该技术综合了再生医学、数字医学、医学外科等传统技术。全脸面预构重建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均为巨大挑战,目前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避免术后皮瓣组织坏死,二是如何让患者免于术后气管切开插管等有创生命支持。  

  该团队昝涛副主任医师通过对扩张皮瓣进行精准的三维定位、 应用先进的ICG荧光检测技术,成功实现对皮瓣血运情况的实时监测,完成了一期眼、鼻成形,使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的同时,确保了皮瓣的存活,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迎来“换脸”技术2.0时代。日前,附属九院整复外科专家团队通过该技术对患者小悠(化名)进行了头面部大范围瘢痕切除术及巨大扩张皮瓣修复术(俗称“换脸”),手术时间长达20小时,然而该手术的真正的准备时间远远不止这20小时。  

  五年前,正值青春年华面貌秀丽的小悠被硫酸泼洒,惨遭毁容,头面部、颈部及双手多处化学烧伤,双眼因硫酸溅射,险些失明,在之后的三年中,小悠辗转全国各地,治疗双眼损伤及化学烧伤。经过多次手术及角膜移植,小悠有幸保住部分视力,然而头面部及颈胸部大面积的烧伤瘢痕及挛缩不仅影响相关运动功能,更是造成小悠心理上的巨大阴影,不敢出门,不敢面对自己,一度不能积极生活下去。  

  两年前,小悠来到附属九院整复外科求治,由于其面部瘢痕范围巨大,又考虑到其受伤前后容貌改变巨大,为了尽可能帮助小悠修复瘢痕,重拾自信,专家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考量,最终决定为小悠订制一个大型扩张器,获得足够大的扩张皮瓣来修复头面颈部的大范围瘢痕。为了保证该巨型皮瓣的血运及活力,在置入扩张器时同时利用股前外侧筋膜构建预构皮瓣,术后定期打水扩张,通过将近两年的扩张,术前扩张器内已注水2400mL。  

  当问到术后感觉如何时,身经多次手术的小悠说:“手术后并没有住在ICU,也没有给我插管,而且很快就可以吃东西了!”经历过重大手术以及病情危重的患者总是对ICU心有余悸,“不插管,不进ICU”这个看似小小的要求,却是对医疗团队巨大的挑战。早期的全面部皮瓣移植术,为了保证皮瓣存活率,均为完整的皮瓣移植,需二期行眼、鼻、口成形术,因此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只能靠气管切开呼吸,胃管进食,这个过程若不能坚持,往往造成治疗失败。而在小悠的手术中,为了一期完成眼、鼻、口成形,九院修复团队术中对扩张皮瓣进行了精准的三维定位,并于术中采用先进的ICG荧光检测技术,明确皮瓣的血运情况,最终实现了一期眼、鼻成形,保证自主呼吸,部分口部定位,方便进食。  

  “小悠的病例属于大部分脸面重建,其难度实际要高于全脸面重建。由于皮瓣游离移植的受区未达到颞浅动脉的位置,故术中我们选取了颞浅动脉的额支及前哨静脉进行吻合,血管管径较细,且与供区血管管径差异大,属于超显微水平,对吻合技术是巨大挑战”主刀医师昝涛在谈到此项技术时,给予了细致的介绍。高超的手术技术联合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大大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激励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我现在还不敢直接照镜子,但是已经可以慢慢适应反光的手机屏幕里自己的样子了!”术后一周的患者小悠说道。虽然很快就将迎来第二次面部器官精细塑形手术,暂时还不能清晰吐字,小悠却很乐意用手机打字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不再焦虑不安,积极期待着自己的新形象。  

  迄今为止,李青峰教授医疗团队已利用该项技术成功完成了42例“换脸”手术,该技术已获得201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全国多地推广,此外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创伤重建,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功能及外形,重拾生活的信念,重新“微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