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讲堂》第八十三讲暨“阿拉伯科学史”工作坊学者沙龙圆满结束

28.02.2017  19:01

2017年2月26日下午一点半,《东方大讲堂》第八十三讲暨“阿拉伯科学史”工作坊学者沙龙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1教楼226室举行。

讲座暨沙龙活动由东方语学院周放老师主持,出席这次活动的嘉宾还有东方语学院程彤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钮卫星、纪志刚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徐泽林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韩昭庆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郑方磊等外校老师。此外,来自复旦、中科院和上外的研究生、本科生也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讲座环节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汪前进教授作题为“中古时期伊斯兰天文地理知识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的报告,为大家介绍了阿拉伯天文学与地理学迅速传播的原因、穆斯林重视地理学的原因、阿拉伯地理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与成就,并饶有趣味地将阿拉伯地理学与中国地图学联系起来,探究中国在阿天文地理领域互鉴互通的可能性。之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园园老师以“阿拉伯代数学简史及当代世界史视角下的数学史研究”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代数学以及伊斯兰的代数学成就,并向大家介绍了全球化视角下比较研究、国别史研究、跨文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

在沙龙讨论环节,各校、各领域的教授、老师们就地理史、阿拉伯科天文、地理和数学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的贡献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热烈讨论,各位专家相互交换思想见解,广开言路,提出了许多启发性课题,使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几位教授一致认为,当今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至少在科学史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既需要扎实的自然科学功底,也少不了语言这项特殊工具,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挖掘、对比更多的原始材料,开创科学史研究的新局面。程彤院长和交大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钮卫星副院长在座谈中呼吁加强双方的合作研究,将科学史研究与相关语言专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跨学科交流,拓展研究领域,也为今后培养更多既具备语言人文素养,又兼有科学探索精神的人才。

讲座和沙龙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周放老师代替东方语学院再次致谢出席座谈会的各位嘉宾,大家合影留念。

初审 / 编校 / 张艳南 责任编辑 / 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