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上海人的水果

18.08.2015  11:51
因为上海港口运输的便利和文化上的海纳百川,在这里,你能吃到全世界各色美食和水果。但是,越是开放,阿拉上海人反倒是越发怀念起小辰光的味道了。
个么,在水果界里,那些夏季水果,可以称得上是代表了阿拉上海人小辰光味道的呢?今朝,阿拉就一个个来介绍。


代号“8424”提到南汇的“8424”,大家现在都不觉得稀奇了,这个品种的西瓜,早已成为了上海人眼中的精品。
那么,为什么一个西瓜品种,要用数字符号来命名呢?这串数字又有什么来头呢?番外话:

怎么突然有种在八卦“毛委员”的部队,番号“8341”的感觉——“8424”!诞生于1984年,统治上海西瓜市场24年,哈!
哎,侬不要讲,诞生于1984一点没错——1984年,是西瓜种植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当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育种专家吴明珠教授,在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培育出了最为出色和优秀的第24组良种。由于是早熟品种,故名早佳“8424”西瓜——“8424”,由此得名。


南汇种西瓜的传统那么,为什么“8424”会和南汇结缘呢?

首先,南汇从解放前开始就有种西瓜的传统,有本地厚皮西瓜、平湖西瓜等品种;尤其是南汇的沿海地区,土壤沙性,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西瓜产量高、质量好,缺点就是产量十分有限。1989年,早佳“8424”西瓜成功引入上海,并在南汇三墩、东海、书院、六灶等地试种。

让南汇瓜农和科研人员兴奋的是,此地种出的“8424”西瓜,糖度要比其他地区还高,口感更甜,遂冠名,“南汇8424”!上海蜜梨现在提起上海蜜梨,大家都会想到奉贤的庄行。但是,说起上海蜜梨的起源,就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南汇县。
当年的上海蜜梨,以个大味甘、脆嫩多汁而闻名遐迩。每年七、八月间,是蜜梨收获的季节。而如今的庄行镇,又是“上海蜜梨”最大的种植基地,种植户已达1200多户,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达3万多吨。
不仅如此,每年七月底,奉贤庄行蜜梨上市的时候,当地还组织固定的旅游节目:伏羊节。
伏羊节“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大伏天吃羊肉,喝烧酒,是奉贤庄行地区数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饮食文化,并享有“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誉。
庄行羊肉入口细而不腻、齿颊留香,与庄行蜜梨搭配,去除满口油腻、香味飘荡嘴角,让人们在炎炎酷暑期间,激起味蕾。“四大名瓜”上海滩传统的“四大名瓜”是哪些,侬还报得出名字么?亭林雪瓜,三林崩瓜,七宝黄金瓜,还有罗店青皮绿肉瓜!现在老上海说起来,这些都要算是“小辰光的味道”了。
亭林雪瓜亭林雪瓜,实际上就是我们俗称的“甜瓜”的一种,在亭林、朱行一带种植,以鲜嫩松脆,香甜爽口而闻名。
亭林雪瓜状呈“倒卵形”,花蒂部较大,“肚脐”凸起,瓜皮雪白,有纵棱十条,肉质脆嫩,味甜,是甜瓜中的上品。七宝黄金瓜七宝黄金瓜,真的好算是正宗的“小辰光味道”了!
在七宝老街蒲汇塘桥西侧的康乐桥上,重修之后,还特别配有“瓜香蒲溪正小暑,戏闹七宝到白露”一联——此联点出了七宝的两大风物:黄金瓜和皮影戏。
瓜香蒲溪正小暑”,这句话就告诉你,黄金瓜自小暑末起,可采至初秋。
据传,七宝的黄金瓜,明代已有种植,尤以池河圈、毛家厍两村落所产为佳,“墰里瓜”更是难得。
七宝黄金瓜浑身都是宝,其表皮呈黄色,有五条白色纵沟,瓜越熟则凹凸益显,黄白相间共十条,又称“十条筋”。罗店“青皮绿肉瓜”“青皮绿肉”,听名字就嗲了伐得了!而且从年份看,它算是上海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甜瓜。
尤其是罗店的“青皮绿肉”,以皮薄、肉脆、汁多、香甜而闻名。曾经听家里老人说,挑选青皮绿肉,就去闻香气,香气越浓郁,这瓜就越熟,到来夏天,真是可以满室生香,经久不衰。三林崩瓜笔者小时候很少吃到过,遂问家里老人,老人回答蛮有劲的:
什么‘三林崩瓜’?应该读,三林塘‘ban瓜’。侬现在想吃也吃不到来,三林塘那里全变成住宅区来,谁还种什么‘崩瓜’”。
据老人们回忆,三林塘ban瓜的肉应该是橘红色的,而不是现在的黄色。其实味道并没有8424甜,但是,价钱一直卖得比西瓜高。
这种瓜一般只有三四斤,瓜皮薄脆,下雨打雷时,田里成熟的瓜会自动崩裂,所以取名为“崩瓜”。
07年的时候媒体还呼吁过“抢救三林崩瓜”,可见,老人们未必说错,现在我们吃到的“崩瓜”,估计和他们小辰光已经完全不同啦!“名桃”和“怪桃


夏天,上海人的水果盘子里,是少不了桃子的。说起上海本地的桃子,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晓得的,必然要数南汇水蜜桃了。


南汇水蜜桃关于水蜜桃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明朝的《群芳谱》中:
水蜜桃独上海有之,而顾尚宝西园所出尤佳”。
之后,随上海城市的扩展,水蜜桃转向郊区发展,逐步演变为南汇水蜜桃,并为其他地区所引进。
周浦地区存有上海水蜜桃的原种;宁波和无锡水蜜桃,都来源于上海。其中,浙江奉化的玉露桃,是在1883年从上海黄泥墙引入的,江苏无锡的白花桃,则是从奉化引入的。
更为“夸张”的是,美国的桃子品种“爱保太”和“红港”,也是1850年从上海引进的;而日本的“岗山白”、“大久保”、“白凤”等桃子品种,也是1875年引入上海水蜜桃后选育的。
可以说,从上海出发,水蜜桃是真正走向了世界!其实,在上海八十年代初开始种植的水果中,还有几种比较特别的桃子,不仅形状特殊,吃口也和水蜜桃大有不同。
蟠桃说起蟠桃,大家都会想到西游记里皇母娘娘办的“蟠桃盛宴”。
蟠桃,又称盘桃、扁桃,其实是桃的一个变种,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形状扁平。
上海出蟠桃的地方不少,其中金山的吕巷,号称“蟠桃之乡”,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蟠桃种植基地,并以“皇母”蟠桃尤为著名。
皇母”蟠桃,被称为桃中之王,其特点为果大、核小、肉质细腻,更以其甜中带鲜而享有“仙果”美誉。青村黄桃就像庄行蜜梨一样,奉贤出黄桃,奉贤黄桃,又要看青村——如今在青村镇,还有黄桃节。
黄桃也算是奉贤的特产,通常是在水蜜桃后上市,一般是每年的8月中旬,上市时间很短的,大概15天左右。
奉贤的黄桃以“锦香、锦园、锦绣、锦花”等四个优质品种为主,具有“果大、味甜、汁多”的特点。
马陆葡萄“大块头
相比“四大名瓜”和“名桃”的历史,马陆葡萄相对短一些,始种于1981年,至今算来,也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是,马陆葡萄的品牌,这几年里却是相当有名,以至于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有仿冒的大兴货,连包装盒子都一样!
然而,在笔者小辰光,比“马陆葡萄”这个品牌更有名的,却是“巨峰葡萄”,尽管也是盛产在嘉定马陆镇。
巨峰葡萄”实际上是日本的种,1937年就被杂交培育了出来,在日本有“葡萄之王”的称号。
1959年之后,才被引入中国,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其中嘉定马陆镇种植的“巨峰葡萄”,以其果粒硕大、颜色紫黑、肉质肥厚、甜酸适口、芳香醉人而名闻遐迩。
崇明甜芦粟
甜芦粟,俗称甜芦穄,属高梁别种,在崇明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明正德年间纂修的《崇明县志》上已有记载,是崇明的特产之一。

说起这个名字,笔者要讲一个笑话:说我一个朋友是外地人,他们老板姓田,有一趟组织去崇明白相,第一次看到甜芦粟,就问同事,“这个叫什么?”,“甜芦粟”,“田啰嗦?哈哈哈”(上海话里芦粟和啰嗦近音),好,伊笑得开心,旁边老板面色都变来。
有句讲句,甜芦粟吃起来呢是真的“啰嗦”——麻烦啊!一不小心,嘴巴剌开!吃多来,舌头“”掉。
崇明甜芦粟的品种非常丰富,有青壳、黄壳、黑穗、红穗和糖穄、高梁穄等近10种。江口镇原“七家村”的甜芦粟,到梢十三节,松甜可口,闻名遐迩。
小辰光一直听说,甜芦粟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近几年里,甜芦粟的腰围也长粗来——崇明农民培育成了一种名为“甘蔗芦穄”的新品种。既有甘蔗的粗壮,又有甜芦粟的甜美松脆。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进入“看懂上海频道”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