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万市民参与防空疏散演练 "仔细辨别不同警报"

20.09.2015  09:50

  原标题: 申城170万市民昨参与防空疏散演练

  9月20日消息: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昨天是我国第15个全国民防教育日,也是本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日,全市共有170万人参与了防空疏散演练,为历年最多一次。

  “呜———”昨天11时35分,一声响亮的防空警报声响彻整个城市上空,宣告着试鸣正式启动。

  在长宁国际体操中心内,参与演练的市民们也行动起来。记者看到,在指挥人员带领下,人们纷纷汇集到一起,有些人手里拿着毛巾,有些人则带着配发的民防应急包。据悉,包里放有可自行发电的手电筒、急救绳、求救哨子、活性炭口罩、医用胶布、止血带、速效救心丸等物品,可以帮助居民在遇到意外时互救自救。

  民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防空警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种是预先警报:从11时35分至38分,是在敌方对我方空袭有预兆时发放,要求人员开始疏散,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1个周期,时间3分钟。其间隔比较长,但听起来有一些震耳欲聋,声音很大,这是为了给人们一种警示、预先告知有情况发生。

  第二种则是空袭警报:从11时45分至48分,是在敌方对我方将要空袭时发放,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1个周期,时间3分钟。这一警报间隔短,听起就显得紧张而急促。

  第三种是解除警报:11时55分至11时58分,长鸣3分钟,在战情暂时缓解时发放。其发声时没有间隔,听起来就像汽笛长鸣。

  民防办负责人表示,市民在辨别这些不同的防空警报时应仔细聆听辨别,而不是听见有警报就盲目低着头乱跑。

  很快,在指挥人员的带领下,市民们有序地进入了一旁的应急避险场所———国际体操中心地下车库。此时的车库也早已变身成了一个临时安置点,分别设置了组织指挥组、后勤保障组、应急通信和应急医疗救护。

  11时58分,解除警报响起,在3分钟长鸣后,此次防空演练正式结束。记者了解到,在当天的演练过程中,全市共有170万余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