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阮仪三: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历史城市遗产

31.05.2016  11:3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 通讯员黄艾娇)5月24日,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中国道路·名师讲坛”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做了题为“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专场报告。他表示,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用作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谈及中国古城的特点,阮仪三教授认为中国历史古城镇遍及全国,约有2000多个,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各具传统特色,举世闻名。中国的古城大多是按规划建造的,基本上遵循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有着各自完整的格局。
  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各个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都纷纷拆掉旧城建新城,造成了对一批历史古城的摧残。”阮仪三教授将一座座古城今昔实景照对比播放,讲述他昔日奔走疾呼、力保城市历史遗产的案例,痛惜地说,“至今除了极少数的古城以外,大多数古城如今都是高楼林立,千城一面、万屋一貌,已丧失了原来的古城风貌。
  在阮仪三教授主持的众多古城保护案例中,流传最广、赢得无数美誉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推土机下救平遥,此举开创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河。由此,以阮仪三为首的同济城镇遗产保护团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此后,丽江、四川广元昭化、绍兴、苏州等一系列古城的保护规划……都出自同济团队之手。
  自1982年至今,我国共公布有12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这些历史名城的保护现状如何?阮仪三教授表示,即便是这些国家级历史名城,总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它们大体呈现三种情况:一是完整保护了古城,如平遥、丽江等;二是留存了古城格局,保护了几片传统历史街区,其他进行了更新,如苏州、扬州等;三是只保护一些文物古迹,城市已全部改观。“许多地方政府保护古城只是出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一味追求经济回报,出现许多短期行为。他们错误地理解‘保护古城’,以为‘保护古城’就是恢复历史遗迹,重建古城。于是热衷于盖庙修塔,新建传统特色街,以致拆了真古董去做假古董。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应当如何保护并合理利用呢?阮仪三教授提出,要遵循“四性”原则:一是“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二是“原真性”,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三是“可读性”,在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四是“永续性”,历史遗产保护是长期的事业,应一直保下去。
   http://lcl.cssn.cn/gd/gd_rwhd/xslt/201605/t20160527_30267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