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于我是一种享受”

23.11.2017  15:42

          “阅读使我们变得与众不同,阅读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寻求更深刻的幸福,我想我给出的答案是阅读。”……11月16日中午,“2017上图杯上海阅读马拉松秋季赛”(后简称“阅马”)个人冠军马凯做客我校图书馆闻学堂,在“听马凯说——‘阅马’冠军背后的故事”主题活动上,分享了她的阅读故事。
          “阅马”是上海最大的全民阅读比赛,今年共有1170人参与,要求6小时内完成《每一种人生都值得为之梦想》这本20万字的书的阅读。“阅马”考察的是检视阅读的能力,既要读得快,又要读得好。比赛将阅读时间所代表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答题所代表的阅读质量综合起来进行排名,从而比出高下。

          今年的比赛中,来自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生马凯用时2小时5分59秒,速度达38秒每千字,以满分的成绩勇夺全赛区个人总成绩桂冠。颁奖典礼上,她侃侃而谈,出口成章,用丰富的学识和超强的记忆力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培养兴趣、注重积累,成就 “偶然”中的“必然

          马凯很小就在爸爸的要求下开始坚持写日记,从而逐渐培养起对文字的兴趣。高中时,学校附近有家书店,她常去翻看各种书籍,久而久之,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积累,现在她每年阅读的书籍超过50本,正是由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比赛中看的那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见过,因而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观点,快速答题,并赢得比赛。
          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来阅读呢?马凯建议利用碎片化时间,她说,迅速地切换“频道”是一种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的体现。然而,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现代人在阅读时总面临很多诱惑,马凯有她抵制诱惑的方式,“读书的时候可以不带手机,也可以把手机调成静音,我的手机已经静音好几年了。”马凯很喜欢叔本华的一句话“知识不能代替思想”,身处信息时代,“Offline is the new luxury”,微博、朋友圈等信息不断传来,各种知识的涌入永无停息,但人们却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事实,毕竟,归根结底,原生思想才有生命力。阅读只是思考的替代品,不能让不断流入的观点取代了自己的思维活动。

分门别类、善用笔记,讲究阅读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马凯认为读书就像一场烹饪,要用心去享受,学会辨别各种书籍,并进行分类。她将书籍分成三大类,分别做了详细的讲述。
          第一类是资料(素材)性的书籍,它们就像“厨房里的食材”,例如《全世界500多种的岩石与矿物》《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和各种字典、图谱、年代表等。这类书籍为读者提供了原始的概念,如同认字,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部分。它们确定了指代关系,告诉读者定义和名称,并提供材料,灌输基本概念,但对读者来说,符号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符号去理解知识。马凯以《蝴蝶》这本书里的欧洲地图蝶为例,“European map butterfly”只是一个名称,当读者知道了这个名称的定义,能够通过名称明确指代关系,那这个名称本身就不再有意义了。
          第二类是理论书籍,相当于“厨房里的炊具和厨具”。像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此类的书,只是起到分解、消解和融合素材的作用。如果说第一类是纯粹的数据书,那么第二类是编成语言,能够为读者提供方法论,也可调用这些书来做研究。
          第三类是有关文学、艺术的作品,包括童话、小说、诗歌等。书中内容不仅有一层表意,还需要读者透过表意去揣测言下之意。读者应该充分品尝这类“调味品”为阅读增添的无穷滋味,就像诗词和诗词解析,读者都会觉得诗词更富有深意,值得揣摩。这就说明,此类书籍的形式美不可或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过程中,马凯一直坚持使用康奈尔读书笔记法。一方面,她提倡记笔记应视书籍种类而定,不能笼统全记。可以把一页笔记分成三部分,即主体、摘要和反思,便于深入理解和后期复习。另一方面,她建议阅读要有体系。她提到,阅读是一种建造方法,读者应将杂乱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网之中;不要碎片化记笔记,要对笔记进行整合,做一个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一目了然的笔记,便于以后知识的检索与调动。同时也可买一些便利贴,记录书籍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她还强调,读书笔记也需要温习,读第一遍可能只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则是在后期的回顾与思考中才能得到。

立足专业、学会取舍,寻找“阅读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新知识?”对于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马凯结合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理论给出了答案。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中会建立起一定的概念,让学习更有意义。换言之,当人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学习,学习难度会降低,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具深意。人们会通过知识的比较来发现知识之间的差异,从而建构一个更完整的认知世界。在马凯看来,阅读就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看什么书很重要。首先要明确目的,弄清楚自己需要学什么和想要学什么,再做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的正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马凯认为,专业对人的影响很大,这是基础,无论一个人想得有多深,都必须建立在庞大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基础的支撑,也不会想得很远。
          尽管马凯已经阅尽千书,但当她第一次走进同济大学图书馆,面对浩瀚的书籍和知识时,还是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每个领域都有很多知识,而我现在对自己所在领域知道的也仅是一点皮毛。”因此,她当前主要是立足专业,选择跟专业相关的书籍;偶尔心情烦躁,也会读一些有关哲学、文学、启发思考、修养身心的书,“读书不是为了什么目的,但毫无目的或者毫无用处的东西很难坚持读下去。”马凯说,阅读的意义在于,通过现有主要学科的著作来建立对这个复杂世界的一些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深入地理解宇宙,理解内心。阅读是一种享受,沉浸其中,就会忘记喧嚣与浮躁,就能感受到文字的生命力,进入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希望在这个大部分人都行色匆匆低头赶路的年代,你我还能保持阅读的习惯,做一个偶尔抬头仰望星空的人”,采访最后,马凯这样说道。(学生记者:马睿诗 徐娟 陈雨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