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学讲堂古琴专题讲座举行

04.11.2015  16:34
      10月29日晚,上海音乐学院戴微教授做客图书馆闻学堂,为大家带来了《古琴•器、律、谱、乐之趣问》的讲座。此次讲座由闻学堂主办、同济琴社协办,是闻学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戴微教授从古琴的名字讲起,古时琴往往与瑟合称,“”历来就是古琴的特指,而后又衍生出了各种别称,直到近代才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古琴热”虽奏起当下,在古代却因其音量较小,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演奏,而在唐朝被其他少数民族乐器掩盖锋芒,一度被称“古调”。接着戴老师解释了琴上徽位为什么不是平均间隔。这里她提到了弦长比的概念,每个徽位的位置是严格按照比例得到的:二等分处为七徽,三等分处是五徽、九徽……以此类推。这些徽位起到了标记音位的作用,也是弹奏泛音的节点。随后,戴老师讲起了考古学上的古琴历史演变。从最初曾侯乙墓出土作均钟之用的五弦器,到战国时期无徽无筑的十弦琴,再到西汉时期减少三根弦的七弦琴,古琴最终变成了七弦十三徽的样子,演奏是也从放置地上变为放在琴桌上弹奏。除了古琴的外貌,古琴谱也有流变的过程。古时中国文人习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乐谱,逐渐形成了最早的文字谱;后来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减取指法、术语的特色部分进行组合,成为减字谱;减字谱再与工尺谱以及西方传来的记谱方式结合,产生了现代可以看出明确节奏的谱子。说到这里,戴老师用自己早年学琴的故事为例,将琴谱与琴曲之间的关系解释得更为生动有趣。
      最后,戴微教授以一曲应景的《良宵引》结束了本次讲座,精湛的演绎让在座各位惊叹,掌声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