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玻璃女孩”:尝试着去当一名爱的传递者

08.10.2014  11:34

  10月8日消息:“玻璃女孩”,这个名字看上去很美,其实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承载着太多的沉重与无奈。“玻璃女孩”也叫瓷娃娃,学名是“成骨不全症”,特征就是极易发生骨折,有时甚至连打个喷嚏也可能造成骨折。

  在闵行江川街道有这样一位“玻璃女孩”,她叫陆海英。十年爱心接力,一位又一位的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让陆海英从寸步难行的瓷娃娃,变身成了性格坚强、充满自信的大学生。如今,怀揣着这样一份感恩之心,刚刚毕业的“玻璃女孩”踏入社会,当起了一名社区助残员,用自己的能力回馈这个曾给予她温暖和帮助的大家庭。

   瓷娃娃能自食其力了

  记者看见陆海英的时候,她正坐在汽轮新村第三居委会的办公室里打着电话。

  “李保安,这是政府给我们出钱买的保险,很实惠的,你抓紧过来牵个字,我好给你登记上去。”身为社区助残员,刚刚入职的陆海英已经干得有模有样了。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有过切身经历,所以能够感同身受。

  “当年需要社会帮助的小女孩现在能够自食其力,帮助社会了!”陆海英地这些努力让汽轮三村的老党总支书记郭瑞芳很是欣慰。初识陆海英一家时,这个瓷娃娃只有10岁,但小女孩的天真烂漫却让郭瑞芳有了一种特别的疼惜,于是,她成了陆海英口中的“大妈妈”。爱心接力棒传递十年

  2001年,为了帮助陆海英,汽轮三村党支部等志愿者成立“爱心帮扶小组”,全力支持“玻璃女孩”成长。

  2001年初,当年79岁的闵行二中退休老校长陆金荪想帮助家境困难的孩子,居委会推荐了陆海英。陆金荪老人第一次上门看望陆海英,被她家的窘迫震撼了。一家4口挤在14平方米的小屋里,刚刚骨折的陆海英住在“楼下”。一家人靠低保生活,为了给陆海英看病,还欠了1万多元的债。几天后,陆金荪老人再次上门,这次他带来了认字卡片和1200元钱。从此,每周二、五,陆金荪老人就上门给海英上课半天。考虑到陆金荪年岁已高,2005年,闵行二中接过了接力棒。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海英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到2008年,她能扶墙走了。2010年,陆海英考上了建桥学院。

  接力棒交给了建桥学院。为了这名特殊的学生,学校为她安排了专门的宿舍,房间里特意安装了扶手。因为陆海英需要母亲照顾,学校还为她母亲安排了一份清洁员的工作。

   一份责任让她留下

  从陆金荪老人和后来的学校、社区居委,还有陆海英父亲的单位汽轮机厂,爱心接力棒一直传下去,十多年大家一起帮助陆海英,几个团队从没断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换了4任,汽轮机厂相关负责人换了3任。离任时,大家都会把帮助陆海英这件事交接好。

  今年,陆海英终于毕业,也有单位提出录用意愿,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自家所在的居委会,成了一名社区助残员。除了离家近这个原因之外,陆海英说,更多吸引她留下来的因素就是一份责任。“有爱心的人很多,但能将这些爱心串起来却很难。”陆海英说,“我很幸运,因为我的身边有好多这样的爱心团队。”所以,她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尝试着去当一名爱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