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闵行率先启动分级诊疗社区医改 病史信息可互通互享

17.09.2015  09:16

  据《劳动报》报道,居民一纸签约,就能享受约定的社区、二级和三甲大医院的优先挂号、就诊、检查和住院实惠;大医院开出的慢性病药方,拿回社区能一次开足1至2个月的药。昨天,闵行区宣布率先在沪启动社区分级诊疗改革。中山、华山、市六和仁济南院表示,为签约居民转诊治疗提供便利。

   呈现“1+1+1”的模式

  很多市民或许已经在自己的社区签约“认领”了家庭医生。不过,此番新一轮医改,签约方式和过去有些不同:在签约家庭医生的同时,居民再选择一家区级医院和一家市级医院进行“1+1+1”签约。其中,市级医院可以由居民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和就医习惯自由选择,只要是本市范围的三甲综合性医院都可以。签约后,病人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患病先去家庭医生处“报到”,小病由社区医院处理,大病根据病情分诊转诊到区级或市级协议医院。分诊转诊由家庭医生全权负责。

  签下这一纸合约后,是否意味着居民今后看病只能选择协议医院,不能去其他三甲大医院了?闵行区卫计委副主任程佳明确表示,签约肯定不会影响居民自由择医权利,大家仍然可以根据需要去其他大医院就诊,但是,走分级诊疗流程、在协议医院就诊可以享受更多便利。

   享三甲医院优先诊疗权

  按照上海市社区分级诊疗改革总体设想,签订“1+1+1”协议后,所有三甲综合性医院都要为签约居民提供优先诊疗的服务。闵行区卫计委主任黄陶承表示,第一步,复旦大学下属综合性医院、市六医院、仁济南院先行先试,为签约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挂号、就诊、检查和住院的便利,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昨天,中山、华山、市六和仁济南院均宣布,向社区家庭医生优先开放专家门诊紧张号源,为签约患者预留一定数量的住院床位。

  签约后,家庭医生将定期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评估,为每个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把签约居民按照健康、高危、患病和恢复期人群进行分类管理。

   病史信息可互通互享

  签约后转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协议医院之间将实现病人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使大医院医生一拉医保卡,就能看到病人在社区就诊的全记录。目前,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打通与辖区内二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信息通路,检验报告、影像图片、用药记录以及患者基本健康信息都能互相调阅。接下来,四大医院也将和它们进行对接。最终,全市三甲医院和社区之间将实现信息无障碍连通。

   社区缺药问题一揽子解决

  作为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今后签约慢性病人在确诊疾病后,大医院的处方可以到社区医院进行延伸使用,并且实施“长处方”制度,配药周期可以一次延长到1至2个月,病人一次看病能配足药,医保金额不受限制。这样,病人用药疗效更有保障,而药费支出也因社区实行零差率而降至最低。

  但过去,不少市民反映,大医院配的药,到了社区却配不到,尤其是一些合资、外资品牌药物社区不能供应。不过,这个问题此次也得到了一揽子解决。程佳透露,整个闵行区社区药品供应系统已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与大医院用药的对接,对于目前社区基本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今后将由平台及时补货。

   医保配套政策已在研究

  本轮改革,关键是通过分级诊疗来引导市民“小病到社区、大病去三甲”,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基本诊疗疏解到社区,为不堪重负的大医院减负,让大医院腾出手来看大病、解顽症,同时也让大医院有足够精力开展对社区的人才培养工作。闵行区区委书记赵奇表示,由于涉及居民众多,改革将优先满足本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

  为配合此次改革,闵行区按照1.7万工作量配置1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充实了家庭医生队伍人手。据透露,下一步还将探索家庭医生管理医保费用的制度,激励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医保费用进行合理使用。据悉,改革所涉及的“长处方”医保配套政策,目前正由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