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率先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23.09.2015  15:29

 

闵行区在日前召开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启动大会上宣布,将在区域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区卫生计生委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交大医学院附属市六医院、仁济医院南院签署《构建闵行区分级诊疗体系合作协议》,建立“1+1+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组合签约分级诊疗,为患者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便利,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

□记者 舒鉴明 通讯员 卫民

在上一轮医改探索出“闵行模式”的基础上,闵行区的本轮医改旨在做好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引导患者到社区首诊,通过预约转诊享受就医、住院、用药等优惠,从而实现有序诊疗,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诊疗疏解到社区,在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的同时,在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也让大医院能腾出手来看大病、解顽症,更有精力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以及对社区的业务提供指导和医疗技术支撑。

“1+1+1”组合签约

闵行居民选择“1+1+1”组合签约,就是在签约家庭医生的同时,再选择一家区级医院和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签约。其中,市级医院可以由居民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和就医习惯自由选择,只要是本市范围的三甲综合性医院都可以。签约后,病人就诊先找家庭医生,小病由社区医院处理,大病根据病情分诊转诊到区级或市级协议医院。分诊转诊由家庭医生全权负责。

据闵行区卫生计生委主任黄陶承介绍,结合上海市“1+1+1”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闵行区与市级医院签署的《构建闵行区分级诊疗体系合作协议》,将先行先试,为“1+1+1”组合签约和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便利,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同时为签约患者预留一定数量转诊专家门诊号源、住院床位等医疗资源,为签约居民转诊提供优先便利的服务,保证“1+1+1”组合签约顺利实施,以实现不同定位医疗机构的功能互补、资源联动、协同发展。他同时告诉记者,中山、华山、市六医院和仁济南院是对闵行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有力支撑,签约并非仅限于这几家三级医疗机构,也不会影响居民自由择医权利,大家仍然可以根据需要去其他大医院就诊,但是,走分级诊疗流程、在协议医院就诊可以享受更多便利。

居民健康分类管理

在社区居民“1+1+1”签约后,社区服务将以签约人群为目标,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健康目标。社区家庭医生通过健康体检记录、健康筛查结果等,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评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将居民分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疾病恢复期人群,继而纳入家庭医生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效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借助信息系统支撑,闵行还将逐步形成家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卫生与医保部门费用审核联合会商机制与争议处理机制,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效衔接。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基本服务项目为基础,以老年人居家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居家老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指导和支撑,开展签约合作。

信息互通方便就医

信息化建设是闵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记者了解到,目前闵行区所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与辖区内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以及患者基本健康信息的共享调阅。病人就医更为方便,医生一拉医保卡,就能看到病人在社区就诊的全记录,不必再为重复进行的各类检查而烦恼。协议医院之间病人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目前该区与市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包括与中山、华山、市六医院和仁济南院的信息技术对接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通过信息互联互通,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转诊、处方延伸等惠民服务。经由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在选择相关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挂号、就诊、检查、住院等各项优惠政策。黄陶承说:“下一步,闵行区将着重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以不断提高社区卫生的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水平。

集聚整合卫生资源

根据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关于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的合作协议框架,在闵行区医改大会上,区长赵祝平与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共同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闵行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作为构建集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功能“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这是闵行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迈出的又一实质性步伐。名牌医学院校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无缝衔接,并最终建设成为复旦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举成为全市首创。

据了解,双方通过医学教育和社区卫生的协同发展,旨在创新社区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涵;构建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现代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形成以教育、科研为支撑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努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