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传统古村落:寻回儿时的记忆和失落的乡愁

27.02.2017  15:37

              斑驳的老宅、古朴的石桥、狭窄的街巷……水清岸绿、粉墙黛瓦的水乡风貌,是否让你“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重新体味纯净古朴的田园生活?在闵行,就有两座传统村落已被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趁着周末,您不妨去走走逛逛,在大树下、池塘边、拱桥上,寻回儿时的记忆和失落的乡愁。

   马桥镇—荷巷桥:那一抹江南水乡风情
    在闵行马桥镇西南角,有一处颇具古朴风情的江南古村——彭渡村传统村落(也叫作荷巷桥传统村落),其区域面积为16.6公顷,西至汇江路,南至新闵铁路支线,东至重型机械厂,北至钊昶服饰有限公司,地跨彭渡、同心两个行政村。


  这里之所以被称作荷巷桥,是因其周围有5条河流,形成荷花状,故提名荷溪镇。又因镇中央有座石拱桥,后人改称荷巷桥至今。荷巷桥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为“曲水弧街,线性布局”,水系连通性和自然弯曲度好,乡村聚落随河就势,形成带状的聚落群体,宅前屋后零星点缀着一些林地和菜园,传统民居为白墙灰瓦坡屋顶,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


 

  村内分布有4处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金氏宗祠、同心村金家住宅、顾言故居、金庆章故居)和多处历史建筑。同时,该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马桥手狮舞、马桥沪剧演唱、马桥豆腐干、皮影戏、彭渡山间民歌等。在这里,有古老斑驳的砖墙,有带着历史印记的金氏宗祠、同心村金家住宅、顾言故居……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受到了挑战,群租、违章搭建、周边工业污染、缺乏保护主管单位。

      这两年,闵行区相关部门委托专业团队,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入户访谈、镇村座谈等,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开始编制保护规划方案。未来,这里将以传统村落保护为主体,以文化体验为目的,打造都市近郊集休闲农业、居住、集市于一体的传统风貌保护区。

  彭渡村传统村落保护确定了4处不可移动文物、4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群、传统街巷空间、风貌铁轨、河流水系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等,将最大限度保持和修缮传统风貌建筑群的外观风貌,保留“十字网”水系整体格局,改善水质,丰富驳岸绿植。整治改造风貌不协调的其他建筑,拆除违章搭建构筑物等。 在不久的将来,彭渡村将会成为一个可以“住下来“的传统村落,一个留住上海农村“乡愁”的传统风貌保护区,也将成为闵行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浦江镇—革新村:宜人的乡村田园风貌 
  革新村位于闵行区浦江镇东部,村域面积约2.40平方公里。革新村西北距离浦江镇中心直线距离约4.5公里,北向距离上海市中心约19公里。村庄西北侧与浦江镇产业功能板块相连,西南侧紧邻谈家港居住社区。整个村域西南方向约6公里处为上海市六大郊野公园试点之一的浦江郊野公园,东北向距离迪士尼乐园约13公里。

   历史沿革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是召稼楼农耕文化的写照。据历史资料记载,革新村约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明工部右侍郎谈伦子田,建有一楼,上悬大钟,晨呜钟召唤农夫耕田,人称召稼楼,村镇由此得名,后更名为革新村。
   风貌特色

  革新村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历史上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姚家浜河、复兴河呈丁字形交汇,历史上还有姚家浜河的南侧支流刘家河、胡家河,现已部分填埋。道路街巷平行于河道成网络状布局,街巷格局体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依地形地貌建设的特征,街河相依,呈现网络状布局。
   建筑特点
  革新村为江南水乡传统宅院式民居建筑,多为四合院,院落组合灵活;建筑外形简单朴素,结构轻巧,形式多样,色彩一般比较淡雅。名人宅院,前有墙面砖雕,东西厢房分立两旁,两侧山墙以马头墙或观音兜式样为主,用以分隔相邻的房屋及防火。

  传统建筑建造工艺精细,特色建筑细部丰富多样。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部分有歇山顶。山墙类型多样,以观音兜形式为特色,另有马头墙形式与中西合璧风格。其他特色建筑细部有仪门、西式门楣、花窗、卷棚、雕花木构等。

  革新村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均为闵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梅园、奚氏宁俭堂和赵元昌商号宅院。
文物保护点共有六处,其中包括闵行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四处,分别为礼耕堂、奚家恭寿堂、道南桥、益民桥,另有沈家住宅和奚世瑜住宅。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从2008 年开始,闵行区就确定了革新村召稼楼古镇(革新村)的修复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合理恢复老街风貌,对沈杜公路南侧的核心区域整治整修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优化完善社会文化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市政设施方面也正在补充完善中。目前,包括“文化街、小吃街、小商品街和礼园”在内的“三街一园”已经成型,礼耕堂、梅园等古建筑已经逐步修复,革新村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