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说是假货 央视曝光小米充电宝冤不冤

26.08.2014  16:20
小米移动电源

  2014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对市面上的移动电源产品进行了检测,小米移动电源名列之中。不幸的是,在质量检测中,小米5200mah的电源因为虚标高达50%以上被当作反面典型予以报道。小米公司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向反应很快的小米公司立即做出反应,发布声明,先是说央视未通过小米渠道购买不一定是小米正品,然后又对充电电压和转换效率做了科普。那么小米到底冤枉不冤枉呢?

   一、移动电源的标注方式

  其实移动电源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外壳,一块电路板,里面装上电芯。便宜的如小米移动电源安装上18650规格电芯,贵一点的会使用容量密度较高,体积更小的锂聚合物电芯。移动电源标准的容量,就是这块18650电池或者锂聚合物电池电芯的容量。小米移动电源说是5200mah,实际就是用了两块2600mah的18650电池,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只是复制了上游厂商的标柱,谈不上虚标。

  即使电量因为品控差异、电池老化不准,也是上游LG、三星的标柱有问题,板子打到小米屁股上是不太合理。此外,移动电源不是电芯有多少电就能充多少电,除了充放电不够充分以外,还有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小米在官方解释中说了升降压带来的问题,算了个80%多的电压变化带来的效率差异。实际上,移动电源的电路板和芯片本身也会发热,也会消耗能量。真实的效率会更低一些。

  而从移动电源到手机电池,中间还有手机充电电路的损耗,电路做的差一点,再加上电芯本身的损耗,实打实的电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电芯品质再弱一点,CCTV测出来的50%也不奇怪。

  移动电源的虚标问题实际是一个标准的问题,移动电源的电量标电芯的就可以,还是应该搞一个标准的充电环境来标容量。CCTV不是消费者协会,也不是工信部泰尔实验室,做这种东西难免有点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