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刀鲚全人工繁养技术成熟稳定

26.07.2016  14:39

  从2007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长江刀鲚繁育科研团队联合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攻克刀鱼人工繁育子一代的亲本培育、催产、受精、室内水泥池孵化和鲚苗培育等关键技术难关。

  开始时,科研团队到安徽安庆捕捞野生刀鱼种苗,经过十几个小时运回上海进行养殖,这过程中的水质、饵料、生长状况监控等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经过六七年的精心饲养,才等到刀鱼性腺成熟。然而,科研团队发现,雌雄刀鱼的性腺成熟不同步,而因为刀鱼暴躁的性格,无法使用催产针,科研团队只能通过环境调控等手段进行调节。

  受精卵孵化有一个关键难点,就是孵化的鱼苗何时“开口”,判断失误,就会导致这一批次的试验失败,因为投饵早了,会影响水质;投饵晚了,幼苗会饿死。同时,因为水产养殖领域饵料种类繁多,为刀鱼选择“适口饵料”是一个难题。而且,刀鱼生长各个阶段的“适口饵料”不尽相同,仅在饵料的选择上,科研团队就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进行试验、观察、分析。

  人工养殖刀鱼口感上能否媲美野生刀鱼?作为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家,张根玉深知,水质、水温和饵料是决定刀鱼品质的关键,为此,项目组一方面模拟刀鱼生长的自然环境,根据刀鱼的生活习性,模拟海水环境和淡水环境;另一方面不断通过排列组合摸索出了刀鱼的“菜单”,具体到刀鱼生长各个阶段的饵料品种、数量。据品尝到第一批人工养殖刀鱼的食客评价,“味道和野生刀鱼味道相差无几”。

  “经过长时间的人工驯化养殖,刀鱼的性格温顺了一些,这也使得刀鱼的增殖放流成为可能,有利于补充刀鱼物种数量。”2013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打包、装箱的9千尾全人工繁殖的长江刀鱼苗种首次在长江口成功放流;2014年9月,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鲚苗种在上海长江大桥以东水域被实施放流。刀鲚苗种成功放流长江,标志着刀鲚人工繁育科研成果在渔业产业中的实际应用。

  该项目在刀鲚的全人工繁育、人工养殖、种质鉴定、资源生态修复等四大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地研究,获得多项创新成果:发明了刀鲚室内集约化、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及刀鲚四级苗种室内培育方法,培育大规格育苗39.6万尾;发明了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及刀鲚二龄鱼种和脊尾白虾或金钱鱼混养的半咸水生态养殖技术;探明了刀鲚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