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论坛在沪举行

18.08.2016  13:33

为对接国家战略,服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协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论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于2016年8月16日在上海市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官产学研各界智慧,为即将于9月中旬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建言献策,为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可行的实施路线图和方案,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论坛”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智库中枢。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应邀参加活动并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上海市市长杨雄出席本次论坛,并分别致辞。

徐匡迪在报告中从城镇化发展阶段和世界城市群发展的规律讲起,结合中国城市群发展的问题,提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群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应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及对内对外开发的优势,建成网络化高技术产业互补的经济高地。同时要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同,融合发展,将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绿化隔离带建设等放在城市群规划的首要位置。

王伟光指出,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是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举措。通过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可以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突出自身发展优势,突破各个城市各自的资源瓶颈和约束,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已有多年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长三角城市群借国家规划发布的契机,推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希望长三角区域的社科研究机构和各类智库多研究回答推动规划落实的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雄表示,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持和协作。上海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把自身的发展放在全国,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推进,共同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镇化处副处长相伟就《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了编制解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罗宏杰及三省一市社会科学院领导分别作主旨发言。罗宏杰在发言中指出,构建长江三角洲创新共同体,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应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嘉宾主要围绕“创新:长江三角洲科创园区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协调:长江三角洲智慧城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绿色:长江三角洲生态共治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开放:长江三角洲互联互通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共享:长江三角洲机制共享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五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作论坛总结报告时表示,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议题的探讨应集中在三个问题上,首先,如何进一步落实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如何将智库平台的专业性探讨常态化、专题化,并推动这种探讨落实到城市群发展的实际进程中,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实践。其次,怎样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意义。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表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建立在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引领全国其他地区的创新与发展。第三,如何打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社会生活圈。实现生活和互联互通是城市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减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行政管理的分割,将是未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的相关部门领导、研究机构学者专家、产业界人士及新闻媒体代表共5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