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岛风电呜呜声扰民 大风天"像有架飞机在头顶盘旋"

07.07.2016  15:52

现场可见风机与部分300米外的村民房子之间并无阻隔

  崇明县长兴镇潘石村的龚先生日前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称长兴北部沿岸地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时,产生的“呜呜呜”噪声,影响了他们一家人的正常休息。

  尴尬的是,龚先生家距离最近的一台风机约320米,恰好超过了300米的噪声防治区域,因而没能享受到安装隔音窗的“福利”。龚先生说:前后20米,噪声能差多少呢?他认为噪声防治,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风越大风机声越吵

  7月5日,记者前往崇明长兴潘石村了解情况。车行在潘园公路上,远眺北侧沿岸,能清晰地看到一排“风车”耸立,景致壮观。在龚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潘石北路一路向北,走到路的尽头就是龚先生家所在的潘石村11队。此时,岸线上的这排风车已近在眼前,与东西向排列的村民房子平行,中间仅隔着一片田地。从居民房子处看过去,一台台风机之间,间隔颇有些距离;巨大的风车叶片下方,能清晰地看到立柱上写着“申能新能源”的字样。

  可是,当天天气燥热,并没有什么风。记者目力所及,几台风机叶片均纹丝不动。几名闻讯赶来的村民告诉记者,直至记者赶到之前的一个小时,风机都在正常转动。7月4日晚上,风挺大,风机吵了一宿。

  从几位村民口中得知,通常风力达到三、四级时,风机就会工作。转动时,会传出一种低频的噪声,有村民形容为“嗡嗡声”,有居民则描述为“呜呜声”,与飞机飞过的声音很相似。偶尔,还会夹杂着叶片随风向调整发出的“吱吱声”。离风机最近的两排房子听得最清楚。白天尚好,而农村的晚上异常安静,噪声听起来尤其真切。加上整晚不停,吵得人非常烦躁,尤其是年纪大的,无法入睡。

  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岛上有季风,是风力发电的“高峰”,也是噪声的“高峰”。村民告诉记者,风小的时候尚能忍受,风越大声音越吵。风大的时候,风机声、风声,“呜呜的,就像有架飞机在头顶盘旋……

   界线划定依据是环评

  村民告诉记者,潘石村、建新村附近的这批风机是2014年7、8月份开始运转的,当时就出现了噪声。不过,村里称这些风机尚在调试,噪声问题等正常运营了会有个解决方案;而且,支持绿色环保,也是大家应该做的。2015年,村里告诉大家,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方申能集团将为风机周边300米范围内的村民安装隔音窗。

  龚先生指着村里一条东西向的水泥小路告诉记者,这条路大约就是300米的“界限”所在处。路以北的村民家,大多数被圈进了隔音窗的安装范围。一路之隔的南侧,村民则无此待遇。

  记者在现场看到,路北侧,距风机300米范围内的人家稀稀拉拉并不多;而路南侧,村宅相对密集。站在龚先生家朝北侧看过去,可见一左一右两个风机,中间一片农田,毫无阻隔。左侧的,看起来近一些,龚先生告诉记者,这个距离大约为320米,恰好超出了300米范围。“就差这么点距离,中间又没啥遮拦的,你说噪声会有明显区别吗?

  记者找到了长兴镇规划环境建设保护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圈定300米,并非是“拍脑袋”,而是有依据的,依据是这个风能项目的环评批复中,将风机周围300米范围列为“噪声敏感区域”。并且,上海其他区域的风电项目采取的也是类似的降噪措施。2015年上半年起,申能集团就开始落实环境敏感区域内的降噪措施,共涉及长兴镇11个村,目前已为115户村民装上了隔音窗。

   噪声监测将进行第二轮

  由于认为300米“一刀切”不合理,今年起,龚先生以及部分路南侧一排的村民多次投诉,希望能考虑实际情况,帮他们也装隔音窗。

  在与村民多次接触后,长兴镇日前提出了解决方案:在300米范围外,对村民反映较为集中的区域选点,进行噪声监测。如果超过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标准,将与300米范围内一视同仁。村民们对这一方案表示认可。

  在崇明县环保局的安排下,6月30日,环保部门已对潘石村、建新村、创建村等村区域的11个监测点进行了噪声监测。报告将在7月11日出来。崇明县环保局表示,到时候将根据监测结果,如果噪声超标,立即协调申能公司安装隔音窗。如果不超标,也将做好相关村民的思想工作。

  不过,在采访时,一些村民反映,6月30日这一天风力并不大,不能说明噪声扰民的程度。据了解。对此,长兴镇规保办也承诺,愿意与村民们协商,再选个风大的日子进行噪声监测。

      崇明县县长唐海龙:把距离留得更大一点

      昨天上午10时,崇明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海龙走进SMG广播全媒体中心直播室2016“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接听市民电话,问责职能部门。
  节目刚开始,唐海龙就开宗明义:“崇明是传统农村,目前正按照生态岛建设的要求在推进,按照世界生态岛的目标打造崇明。虽然我们的基础很薄弱,可我们不会把薄弱作为阻滞发展的理由。
  针对记者提出的“长兴岛潘石村村民反映风电项目噪声扰民”的问题,唐海龙介绍说:近年来,崇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崇明岛已成为全国首个“绿电”覆盖全岛日常用电的“绿岛”。“绿电”是生态崇明的重要组成,对于风电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崇明一定会重视,并按照具体的技术标准来解决,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在随后的连线中,崇明县环保局副局长施斌和长兴镇镇长沈利均表态,将认真对待老百姓的诉求,在噪声的敏感点位加强监测力度,并视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
  对施斌与沈利的回复,唐海龙补充说:对于风电的噪声矛盾,相关部门应该首先检查是否完全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执行了;假如符合相关标准,但噪声仍然还有部分影响村民了,怎么办?“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是不是能考虑更多一点,把距离留得更大一点,让老百姓尽可能少受噪声影响,或者是不受影响。
  对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现场“针对风电推进中的矛盾,崇明是否有统筹的解决方案”的提问,唐海龙表示:一定尽力做好先期的勘察、调研和规划的环评,“事先避免可能产生的矛盾,比事后补救更有效!
  最后,对主持人海波“将环保监测数据发布到网上,让老百姓可以看到”的提议,唐海龙赞同地说:“我们自己也是老百姓,我们一定要相信老百姓,依靠老百姓,并把这些交给老百姓。公开和透明是我们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