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这些农创项目 到崇明来"抛绣球"了
上海市农科院周文宗博士带来的“稻鳝虾高效共作技术”,在稻田里构筑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以黄鳝为主,虾、泥鳅、田螺、鳖、蚯蚓、蔬菜等为辅形成自组织模式,黄鳝吃食害虫、水丝蚓、陆生蚯蚓等,虾、泥鳅吃食浮游生物,利用自然食物链,多级、多层次资源化利用各种营养物质,不计水稻收入每亩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
“稻田、麦田里的秸秆怎么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可取;粉碎还田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做得不到位会影响播种质量;收集起来做牲畜饲料的话,如果用传统方法,秸秆容易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围绕秸秆全面禁烧和全量利用的问题,我们在稻秸还田小麦高产技术、稻收麦播秸秆还田同步技术、稻麦收获秸秆打捆一体化装备、稻草包裹微贮等方面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路演活动现场。张峰/摄
讲台上,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常志州还没讲解完“区域秸秆全量利用理论与技术”,底下一名听众就迫不及待地举手了:“这个技术很棒,我是养羊的,非常需要,不知能否用在我的合作社里?”提问的是在崇明有“凌一刀”之称的养羊专业户、上海荟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凌林,在崇明养白山羊已近5年。“应该没问题,但技术具体如何运用还是要看合作社的情况,回头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到你那儿去看看。”常志州回答。
崇明享农果蔬合作社的瓜果。崇明供图
这是今天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暨崇明生态高效农业项目专场路演活动中的一幕。活动由崇明县人民政府、上海市农科院主办,浙江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联办,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崇明县生态农业科创中心、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承办,来自沪、浙、苏三地的农业专家携10多个科技成果进行专场推介,同时开展了专家现场咨询活动。当天下午,与会专家还分组深入崇明有关合作社开展了现场调查,崇明160多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了活动。
路演活动现场。张峰/摄
路演,最早用于华尔街证券推销,现在主要是指通过演说互动、产品演示、理念推介等方式,向他人推介自己的技术、产品、创意。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副主任高益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农创项目路演重在解决传统农业技术推广被动式、单向式等问题,积极融入资本、金融、技术、政策、服务等市场要素,激活农业技术的力量,推动长三角农业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农创项目路演是链接农业技术成果‘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的纽带:‘需求侧’有技术需求,‘供给侧’提供技术供给,这就让农业技术成果和合作社能够无缝对接。”
崇明是上海农业的“主阵地”,拥有超过全市三分之一的农业生产用地,多年来立足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优质稻米、崇明清水蟹、崇明白山羊、特色蔬菜四大主导产业。随着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推进崇明农业的转型升级,崇明县政府于去年12月批准成立了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一年来,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着力构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先后培育了5家博士农场,扶持了10个创新基地,有效激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创新动力。本次路演活动之前,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已给相关合作社下发了200多份问卷,了解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具体需求,最终“优中选优”选定了11个农场项目进行现场推介。
崇明仙桥村。崇明供图
这些项目普遍注重绿色健康的生产需求,也都契合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大方向。比如,上海市农科院周文宗博士带来的“稻鳝虾高效共作技术”,在稻田里构筑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以黄鳝为主,虾、泥鳅、田螺、鳖、蚯蚓、蔬菜等为辅形成自组织模式,黄鳝吃食害虫、水丝蚓、陆生蚯蚓等,虾、泥鳅吃食浮游生物,利用自然食物链,多级、多层次资源化利用各种营养物质,不计水稻收入每亩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上海市农科院姚春霞博士带来的“绿叶蔬菜生产肥料农药安全控制技术”,则致力于通过作物生长条件的管理、环境调节和物理防治、生物天敌等技术的应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化肥的使用。
本次路演是长三角农业创业项目路演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后崇明将根据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目标和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区的要求,适时举办路演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崇明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