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环境气象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25.12.2015  16:36

 

  岁末的长三角迎来多个“重量级”活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国际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长三角空气质量备受关注。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主动伸出援手,凭借技术优势,发布中长期空气质量预报,并积极为江浙两省气象、环保部门制作精细化预报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

加强重污染天气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中国气象局积极推进以关键区域为重点的集约化、协作化环境气象工作体系,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应运而生,并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以踏踏实实的科学行动,有力地推进了长三角环境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地提升。

据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副主任许建明介绍,中心致力于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核心技术研发,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以WRF-CHEM为核心的区域大气环境模式、以MOZART为核心的中期预报模式、以气候动力模式CFS/DERF-天气模式WRF-大气化学模式CMAQ为核心的动力化学降尺度系统,初步建立了0-30填无缝隙的环境气象预报业务,推动“环境天气预报”向中期延伸期时效延展。与此同时,按照中国气象局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初步建成了智能化的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服务平台,该平台兼顾区域内各省区市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实现了资源技术共享、产品逐级指导、模块集约开发等功能,目前已为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省级环境气象业务单位提供使用,在区域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中发挥作用。

此外,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还积极尝试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拓展环境气象服务领域。年内建成了国内首个气候模拟和大气污染物暴露为一体的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目前已获取了主要大气污染物(NO2、O3、PM10、PM2.5等)对上海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数据,并开展了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健康风险评价。目前已通过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面向公众和易感人群提供感冒、哮喘等气象风险产品。

在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同时,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业务服务能力,积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加强与区域气象、环保部门的合作,为长三角防治大气污染做好决策服务,建立了区域重污染天气会商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今年,该中心建立了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大气污染减排评估业务,为市政府和环保部门编制了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分析报告及预测情况,得到市领导好评。10月起按照市委市政府延长空气质量预测时效的要求,启动“未来10天本市空气质量预测业务”,每周一、四制作《未来10天本市空气质量预测专报》报送市政府,为实施“上海污染临时管控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