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主题公园竞争激烈 去年开业14个项目

13.04.2016  11:28

  文汇报记者 史博臻

  眼下,似乎形成了某种“捆绑”:只要说到本土主题公园,就不得不提迪士尼,不得不讲两者之间的竞争。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甚至归纳总结出了“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六大战略问题”,“火药味”十足。

  其实,“米老鼠”热潮下,蜂拥而至的资本都试图在“体验经济”中分羹,长三角渐成主题公园最为激烈的角力场。今年3月,历时6年投资近百亿元的“东方盐湖城”在常州茅山开城迎客;紧接着,万达集团揭幕南京万达茂“全天候东方文化主题乐园”,欲斥资150亿元;4月8日,深圳明斯克航母抵达浙江舟山某船厂接受除锈、涂装等作业,继而开赴江苏南通,打造航母主题公园。

  也许,随着“米老鼠”的逼近,长三角主题公园将进入“黄金时代”。

   2020年,中国主题公园入场人次增至2亿/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59家拟建主题公园项目,2015年有21个主题公园开业,长三角板块就有常州茅山的“东方盐湖城”、浙江安吉的“Hello Kitty(凯蒂猫)主题公园”等约14个。以上所统计的,仅是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主题公园,除此而外,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有些开发商随意定个概念便套上了“主题公园”的名头,安个大型观景鱼缸就敢叫海洋主题公园,抓些萤火虫就算是萤火虫主题公园———若将这些都算进去,那么近十年来我国先后涌现出的“主题公园”不下两千个。

  主题公园热,透露出商家所垂涎的正是庞大的文化内需市场。研究机构中研普华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收入中每增加的100元里,有30%用于物质消费、30%用于储蓄,其余的40%用于精神文化消费。预计至2020年,我国主题公园每年的入场人次将翻倍,增至逾2亿人次。

   显然,国内主题公园尚未真正供需平衡。

  在业界存在两个说法,其一是全国的主题公园70%亏损、20%是持平、10%是盈利;其二,“一年兴、两年旺、三年平、四年下、五年关”。盈利模式是本土主题公园的最大问题———是通过设施引流、靠零售餐饮赚钱,还是通过房地产或高利润的衍生品赚钱?这是业内共同面临的艰难选择。

  迪士尼的到来,提供了近距离“师夷长技”的有效途径。吴必虎认为,国际巨头进入必然会刺激我国本土主题公园研发自己的产品。“国内主题公园能够在产品创新或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化,这是它与‘劲敌,共享市场的先决条件。分析现在以投资为主导的主题公园,基本上依靠的还是价格差,即依靠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低廉成本。”单靠价格取胜并不能持久,本土娱乐产品研发方面要加强投入等论调已是老生常谈。“我国为何没有产生国际化的主题公园?”似乎成了该领域的“钱学森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