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银龄行动”发挥余热 以老帮老宣扬大爱

27.08.2014  10:55

  古稀之年,本应该是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在上海,许多银发老人仍然发挥余热,他们或是参与支援西部志愿服务活动,或是为本市建设贡献力量。是他们,赋予了“银发”更多的意义。

   银发老人成志愿生力军

  在库尔勒、博尔塔拉和泽普等地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中,70岁的姚梅芳有个美名——“上海阿帕(新疆妈妈的称谓)”。这位原长海医院护理部主任先后5次参加老年医疗志愿者援疆活动,为当地医疗机构和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改进当地医护人员服务理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护理教育制度。

  在姚梅芳等上海老医护专家们的努力下,新疆各受援医院的就诊率大大提高。尽管当地医疗条件和气候环境恶劣,姚梅芳仍经常在周末下乡义诊,深入当地乡村传播健康防病知识。姚梅芳总是坚持在病房耐心指导完当地护理人员后再用餐,下午两点多吃午饭成了常事。

  与新疆泽普相距近5000公里的上海外滩社区新建居委,同样有一位热心的银发老人蔡惠德。2011年初,外滩街道咏年楼向社区招募志愿者,他积极报名成为一名健康大使,并成为“领头羊”投入失智失能老人关爱服务。

  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志愿者,“咏年楼”健康大使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失智失能老人,不仅需要更多爱心,志愿者们还要经过培训掌握失能失智相关知识及预防和较简单的实用康复技巧。在蔡惠德的带领下,2013年“咏年楼”荣获全国首届“敬老文明号”称号,团队被评为上海市志愿者先进集体。

   老法师”手把手传帮带

  在新疆,如何提升医院医疗技术和院内培训制度等问题,是姚梅芳最关心的。为此,她手把手地将上海的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培训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当地护理人员,并根据长海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帮助当地医院打造出一支支具有主动服务意识的护理团队。

  “给这样的患儿擦身,要用掖的方法,千万不能直接擦!否则孩子的皮肤就弄破了!”在支援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期间,一位体重仅810克的早产超低重儿在该院出生,该患儿的皮肤发育也极不完整。当地的高原气候和落后的医疗技术让医护人员们没有信心挽留这个弱小的生命。获悉这一情况的姚梅芳挺身而出,要求参与救治。她迅速调集该院护理人员,成立了专门护理小组,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并亲自参与照看工作。

  姚梅芳常说:“如果只是看病,我们走了经验技术也留不下来,唯有做好‘传帮带’,才能让更多当地医务人员服务更多病人。”她以“教学查房”的方式来开展临床护理指导。用典型的危重病例来手把手地指导当地护理人员,以深入病房等形式指导各临床护理人员查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环节,并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指导并带动了3所当地医院开展护理专科业务查房和学习。

  在上海,蔡惠德为了带领好健康大使这支团队,亲历亲为,以身作则。原来,健康团队中大多是50到70岁的女同志,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蔡惠德经常挨家挨户到她们家去了解工作进度、送收调查表。同时也关心其他健康大使的身体健康和家庭情况,哪位健康大使有事、或家属生病而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他都及时伸出援手。蔡惠德有一个理念:“关心了一个老人,就关爱了一大家子;和睦了一个家庭,就和谐了整个社区。

   给为老服务事业添瓦

  姚梅芳不仅仅是一位热心新疆医疗事业的上海老人,她还是两个新疆大学生眼中的“上海奶奶”。在了解到该县有很多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的情况后,她当即表示要资助已分别考入上海和广东两所高校的维族学生阿曼古丽·赛达买提和汉族学生杨静。为了保证这两名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姚梅芳和泽普县教育局签订了《爱心资助协议书》,她将在两名贫困学生上学期间每月为她们各提供500元助学资金,资助金共计6万元。

  姚梅芳每次赴疆,一去就是两个月。每当听人唤她“上海妈妈”都令她感动不已。“尽管我已参加了五期‘银龄行动’,但我的心情依然很激动。每次来到新疆都能使我感到,我们‘老有所为’的愿望变得现实而且更富有意义。

  除了常规工作,蔡惠德还一直积极为“咏年楼”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单位作为服务支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咏年楼先后与外滩社区卫生中心、长征医院、远大心胸医院、恒寿堂下属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社区卫生中心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医药健康沙龙活动,与长征医院携手成立了全国第一支医院与街道合作的“长征·外滩社区医务志愿者团队”,设立了“长征·外滩社区记忆门诊”,为社区失智老人建立起绿色就医就诊渠道……

  蔡惠德从来不让别人谢他:“不要和我说谢,我是为外滩社区的老人营造更好的养老氛围。我不是冲着报酬来的,我喜欢这份工作,并且热爱它。有一天我也会老,我希望用我的一份力,在为老服务的事业上添一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