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女职工生活工作状态:跑步解压 上班途中充电

15.04.2016  10:10

  无论哪个银行网点,银行女职工都以她们标准化的着装举止,让人迅速找到熟悉感。整齐划一的工装使人难以推测银行女的个人偏好,性格特点也都隐匿在规范化的操作和表达之中。在这种强调纪律、淡化个人身份的语境下,让人对她们多了一分信任,也多了一分好奇。  

  作为金融业接触客户人群最广泛的群体,和各色人群打交道是银行女职工的拿手好戏。前面刚和大爷大妈聊家长里短、半小时内搞清他们家里卧室窗户朝向,后面就在大户室指点国际经济形势、分析黄金石油走势。有篇名叫“娶女当娶银行女”的文章是这样形容银行女的:能吃苦、会理财、顶得住压力、心理素质过硬。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折射出这份稳定和体面的“体制内”工作背后,既有专业的含金量也有服务行业的普遍生存压力。

  银行女职工的实际生存和工作状态究竟是怎样呢?通过三位银行系统的女员工:柜员女、理财经理(银行管理层)、银监会人员娓娓道来,或许能对她们的生活状态、职业成长和家庭观念有一些了解。这次,她们无关身份,只代表自己。

   压力

  路跑十几公里

  享受“独处的宁静

  正午,工商银行新华路支行忙碌如常。“要离开柜台吗?小柜员没那么多自由的。”最后陈轶群同意把采访放到中午用餐时间。

  客观上有半小时吃饭时间,实际上银行女职工并无固定饭点。相较之下,更令她们头疼的是“顶着压力”吃饭。在采访中,一线银行女职工均表示曾经接触过“银行服务不好”“中午排队久”等负面评价,无论带饭、堂食,都是快去快回。陈轶群也遇到过不无固执的客户,有的坚持要求她办好业务再去吃饭,有的让她建议银行“错峰吃饭”的,把用餐时间改成11点、1点。“不敢轻易上厕所,宁愿不喝或少喝水。就怕客户发脾气,碰上(客户发火)只能不断道歉,有气也得往肚子里咽。”陈轶群说。

  袒露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的柜员女,除了“心理素质好”,也要学会主动“制造幸福感”。陈轶群的办法很简单:路跑。

  陈轶群说,跑完十几公里内心有种“独处的宁静感”。“一开始跑会狂喘不止,等坚持十分钟,身体控制住了,精神就开始神游,进入类似冥想的状态,心情跟着无理由地‘嗨’起来。运动过后烦恼少了,睡眠质量好了,脸上的痘也少了。

  爱上路跑后,小陈发现银行里潜藏着不少运动爱好者。在她的一个叫做“跑不死”的微信群里,集结了一帮喜欢跑步的工行人,佩戴运动手环,用iWatch来监测心率等运动数据,通过Keep、Nike+等运动App,把运动成就、轨迹分享到朋友圈里。陈轶群建议初跑者要“多分享朋友圈”,得到朋友支持,更容易坚持下来。目前,她共有201个微信好友,89个同事,83个亲朋好友,其中20个是运动后新加的跑友。

  金融人喜欢跑步,确切地说,喜欢跑马拉松。金融机构也悄然出现一股马拉松“赞助热”。三个月内,小陈参加了金融系统组织的半程马拉松接力和公司举办的垂直马拉松比赛,后者要顺着楼梯爬到工商银行大厦楼顶。3月底她去无锡半马,甩开俗称“兔子”的官方配速员,用2.5小时跑完全程。“跑到腿(快)残了,但是大家都特别兴奋,前头的参赛者向我伸开手掌,我跑上去和他击掌,还有人帮我用手机拍照,你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善意和情感的流动。

  在抓住奔跑的节奏后,小陈也学会了听从身体的声音。她为明年东京马拉松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案:包括每周训练量不超过上周的10%、心率控制在最大值的七至八成等等。“跑步是努力就会有成果的事情,看到自己的进步,有很大的成就感,好的心情能提高工作效率。”。陈轶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