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怀先行者开启航天日

25.04.2016  13:58

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纪念首个“中国航天日”暨“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座谈会4月22日在上海钱学森图书馆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是为了迎接首届“中国航天日”,同时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上海航天创建55周年以及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  

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在贺信中表示,1956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正式创建。从此,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  

曾担任过“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孙家栋在贺信中表示,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钱老带领中国航天人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等航天工作的历程,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鼓励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同志们。”  

钱学森曾提出探空火箭研制先行的想法,而上海航天正是从这里起步。探空火箭是高空探测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使用灵活等特点。1958年8月,中科院决定将卫星发射作为当年的头号重点任务,并由钱学森任组长。面对当时各种困境,钱学森提出由探空火箭研制起步的方略,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摸索出实践经验后再向大型运载火箭进军,最终把卫星送上天。  

同年11月,承担发射人造卫星所需运载火箭研制任务的中科院第一设计院迁往上海,并命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经过该院选址在南汇老港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火箭技术史上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  

探空火箭研制的许多开创性技术和探索实践为我国后期重型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也为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乃至载人航天工程作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4.25 第4版 综合 

原文: 铭怀先行者开启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