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铝超标"属误读 沪食药监:偏爱油条存健康风险

21.07.2014  19:33
  东方网7月1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薯片一直是大部分儿童和年轻人最爱的零食之一,然而近日,部分媒体报道“沪现多起薯片铝超标”,网友纷纷表示“还能不能愉快地吃薯片了?”市食药监局对相关报道来源进行核查后发现,这属于误读误判。今年上半年对于膨化食品的安全风险监测未发现铝残留量超标的情形。

  据介绍,薯片(属于膨化食品)作为一般风险食品纳入风险监测清单,每半年会监测一次。2014年上半年,市食药监共组织开展膨化食品(包括油炸型膨化食品和非油炸型膨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40件,除1件膨化食品羰基价指标(油脂酸败指标)不合格外,其余39件样品均判定合格,样品合格率为97.5%,未发现铝残留量超标的情形。

  同期组织对本市生产流通的膨化食品进行其他项目的监督抽检,共抽检58个批次,其中生产环节18个批次,流通环节40个批次,主要检测微生物、重金属(总砷、铅、铝)、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黄曲霉毒素B1、人工色素等安全性指标,全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抽检合格率为100%。

  市食药监透露,在对食品中铝的风险评估中发现,油条、馒头、糕点等是本市居民摄入铝的主要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确定的铝的安全摄入量(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简称PTWI)为2mg/kg体重,相当于每周每人摄入不超过120mg。特别偏爱食用油条的消费者,其摄入的铝有可能会超过PTWI,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食品中铝的来源主要是含铝添加剂,如明矾。为此,市食药监积极鼓励非铝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使用,目前非铝食品添加剂已在本市主要餐饮企业成功应用于油条等常见食用品种,同时向消费者宣传少食用以明矾等含铝添加剂加工的油条,减少铝的摄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根据国家最新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油条等油炸面制品除外。市食药监表示,为保障市民健康安全,油炸面制品等允许使用含铝膨松剂的食品生产企业需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确保产品中铝残留量符合限量要求。一经发现有不按标准生产、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将坚决予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