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超导研究的一次暴风雨” 我校物理系封东来团队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1.2016  15:58

新闻中心讯 在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封东来领衔完成的“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奖表彰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开发中取得的新成就。

封东来是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0年,封东来从盐城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2002年,他从海外学成归国,被聘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领衔解决了一系列凝聚态物理中的关键问题。2005年、2006年,他曾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

高温超导电性是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问题之一,有重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价值。理解超导电性的机理研究需要对电子结构的正确理解。封东来组织开展的“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率先发现了新一类铁基超导体的电子结构,挑战了之前的主流理论,美国物理学会杂志将其比作“铁基超导研究的一次暴风雨”。他们团队以电子结构为突破口,利用先进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获得铁基高温超导中电子的微观信息,从而揭示其超导电性和磁有序现象的机理,做出了多个原创性的发现。

团队发现了新的一类铁基超导体的电子结构,挑战了传统配对理论;揭示了铁基超导多个母体相的电子结构,证明局域磁矩相互作用在超导配对中的作用。在电子结构精确的测量方面,建立了新的实验方法,成功精确测得铁基超导能带所属主要轨道的信息,并据此发现配对的多轨道和三维特性。该项目为理解铁基超导的机理和新奇的超导特性提供了直接而重要的微观信息,表明我国科学家在引领材料研究之后, 继续引领着铁基超导微观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为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最年轻的得奖人,封东来也带领着一支最年轻的团队。据了解,整个获奖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虽然手握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这位不到30岁就被聘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的年轻科学家却表示,自己最宝贵的产出是“学生”。封东来眼中的好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天资聪颖型。只需要稍稍点拨,学生自己就会有所成长,有所进步。还有一种是勤奋用功型,我在这类学生身上花的心血最多,但非常值得,学生是我最宝贵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