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惠丽越剧表演艺术研讨会举行

23.10.2014  10:58

  10月21日晚,上海越剧院《甄嬛》结束了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6场演出,也创下连续两年在艺术节上场场爆满的纪录,在沪上越剧艺术探索“商业戏曲”的路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这一天,对主演钱惠丽来说并不轻松。除了要完成当晚最后一场演出,当天上午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越剧院等共同举办的“循源求变——钱惠丽越剧表演艺术研讨会”上,她也是主角。戏曲要发展,必须走市场,而这个“市场”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艺术品质能否对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当代越剧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徐(玉兰)派”小生,钱惠丽累积了三十多年的舞台经验,在传承“徐派”艺术的基础上,她不断尝试拓展当代越剧女小生的表演边界。作为上海戏剧界“海上艺谭·纵论中青年戏剧家”系列活动之一,这场研讨会也是一场意义特殊的“高峰论坛”。

   尚长荣:到时候接地气了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认为,钱惠丽是一位可爱、可亲、奋发图强的戏曲艺术精英。“我虽然不是越剧粉丝,但我爱看越剧。我看上海越剧院的戏,钱惠丽等上海越剧中青年精英,没有哗众取宠,没有奇形怪状地媚俗,非常可贵,他们走的是一条正路。前辈们创出很多优美动人的流派艺术,那都是充分发挥自己艺术个性的结果。我们要向前辈学习,不仅要学习表演艺术,也要研究他们当年是如何勇敢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的。

  今年,钱惠丽相继主演了越剧原创新作《双飞翼》、《甄嬛》(下本),塑造了大诗人李商隐、皇帝玄凌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在走市场和艺术创新方面都作了尝试。在尚长荣看来,这“非常可贵,我觉得戏曲演员到了这个时候,要接地气了”。

   何占豪:从人物出发来创新

  作曲家何占豪十分犀利:“我们讨论会的名字叫‘循源求变’,我个人认为,钱惠丽循源的时间太长,求变的时间太短。大家对徐派、王派很崇敬,我也很崇敬。但我认为,流派代表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我昨天看了《甄嬛》,觉得已经到了创新的阶段,就是各流派百花争艳的阶段,钱惠丽属于这个阶段。越剧最初的阶段,是谁创建,谁就是角儿。然后是谁学得最像,谁就最好。现在我觉得应该到了对名曲名段的创新阶段,并且一切从人物出发,这样的创作才符合音乐的规律,也符合戏剧发展的规律。

   毛时安:她有足够资本求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现身说法:“我自己曾经搞过中国古代文艺,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创新中的先锋,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现代派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扬州画派兴起的时候,人们对‘四王’(指清朝四位王姓山水画家)的画法非常鄙视,但今天回头看,‘四王’已经成为国际美术界的研究对象。

  所以,他认为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到来:“对钱惠丽来说,她到今天,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可以求变了。这当中就需要她自己和周边的人一起,帮助他们这一代的中坚力量,想办法把新的、好的东西创作成型,留下来。

   钱惠丽:广采博收化为己有

  研讨会上,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透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钱惠丽是我们剧院明星群体中的佼佼者,她为此坚守了大半生。我刚当院长的时候曾经跟她谈过一次,说‘我年龄差不多了,你准备接院长’,她回答我:‘我就是演戏的,我也只有能力演戏。’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我就再也没打过她的主意。

  钱惠丽自己也表示:“我早早就认定,不管清贫困苦,这辈子我就赖在台上,踏踏实实做一名演员。戏曲艺术要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这两个永恒的命题。如果说我的表演取得那么一点成绩的话,也是站在越剧前辈的肩膀上,广采博收,化为己有。我是唱小生的,但对其他行当的表演,甚至话剧、电影等门类的表演艺术,也努力汲取,合适的时候就‘偷’来,消化吸收,并用到新戏的人物塑造上。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