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台聚大人气 "乡贤"张金龙腾自家房百平米办"客堂汇"

30.08.2015  11:47

张金龙帮助村民解决烦心事

张金龙和孙子张晓冬

张金龙家里各种主题的剪报300多块

      东方网记者程琦8月30日报道:“村上的两条水泥路积水,车子开不进来,严重的时候都没到膝盖”、“原本3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虽然实用,但随着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加,是不是应该扩大或再建”、“50伏高压线就在我家头顶上,不帮我解决,我就要上访”,……30多平方米的农家会客厅,十来号乡亲,围坐在方桌、长条凳前,热火朝天的议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公事、私事。

  这是嘉定区徐行镇钱桥村八组“客堂汇”再平常不过的场景。2年前,徐行镇钱桥村的退休党员张金龙,腾出了自家里一百多平方米的两家客堂,一间做会客厅,一间做阅览室,在自家办起了“客堂汇”。

   7旬老人腾出自家百平方米房间建“客堂汇

  走进75岁老人张金龙家的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色梅、海棠、绣球花等百余种种植花卉,穿过两旁的花卉丛,是一块空地,在这里每年都会搭戏台子、请演员来唱戏、舞狮,这也成了村民们简易的活动场所。

  在“小广场”右侧一栋二层小楼的底楼就是张金龙家的“客堂汇”。客堂汇由一间阅览室和一间会客厅组成。张金龙精心的布置了会客厅的环境,并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在显著的正墙上,贴了一幅“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对联,横批是“弘扬客堂文化,建设美丽中国”。

  在会客厅的左右两侧墙壁上,是张金龙做的各色剪报。张金龙的孙子张晓冬告诉记者,家里的剪报板有300多块,而且分各色主题,如迎接建党90周年主题,以及正在悬挂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

  而在另一间阅览室的四周墙上,则张贴着张金龙收集来的感恩父母及《新二十四孝图》道德新风尚的彩色图片,报架上摆放着他订阅的《求是》、《半月谈》、《人民日报》以及各类生活杂志。“其中一幅“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弟敬爱、养老养小、和和气气、幸福美满”是爷爷从小教育我们的,是我们家的家风。”张晓冬说。

  “客堂汇”是村民的议事厅,不管大事小事,集体的事、家庭的事,个人的事,有事摆到客堂汇来,大家议一议,谈一谈,吃不准的事,都会请在村民中威望高、办事公道的张金龙来拿个主意。

  如若,村民们对某些现象有意见和怨气,对某些事情有需求和建议,也会来到“客堂汇”找老张。群众的合理需求,张金龙都积极帮着去反映去争取,村民都知道这个“客堂汇”一头连着老百姓,另一头连着村里、镇里。

  记者采访时,张金龙的客堂汇里搭起了架子,看起来像是在动工。张金龙告诉东方网记者,现在来活动的居民多了,他打算把二楼也开辟出来为客堂汇所用。

   “百管主任”心眼多、平日爱打“小报告

  张金龙生于徐行镇钱桥村普通的农户家庭,在镇机关工作30余年的他,因“踏实做人”、“务实做事”、“平实处世”的做事风格,曾是远近闻名的“百管主任”、众人信服的“平民娘舅”。

  退休后的张金龙希续发挥着余热,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倾听村民诉求,解决村民困难,便在自家办起来了“客堂汇”。

  在钱桥村有一条曹王镇通往嘉定区的三级主干道--徐曹路,由于马路上没有路灯,村民夜行时曾发生多起车祸,对此村民们颇有意见。“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客堂汇上村民们反映的实际实际情况,张金龙记在了心里,并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向上级到了要求安装路灯的报告,令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就在反映的当年,也就是2012年,整条道就被安装上了101支路灯。而据村民告诉东方网记者,这条徐曹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12年一直没有路灯,张金龙的效率让他们感叹。

  村民老陆连续两周没来张金龙家参加活动了,张金龙一打听才知道,前阵子老陆在前往公交车站的途中摔倒了,原来老陆家动迁后搬到了位于小庙村的一个农民安置社区,小区虽然离主干道比较近,但附近没有公交车站,要乘公交车得走上很长一段路程,这对小区里的住户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很多不便,几个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在前往车站的路上都摔倒过,老陆也没能幸免“中招”。

  得知情况后的张金龙觉得这事不能马虎,这可是涉及民生的大事,要赶紧跟上面反映。于是他连日走访了多个部门,了解到,假如小区到车站不到500米,通常不能增设车站。为了能够确保这个建议被政府采纳,张金龙决定实地研,掌握更多一手资料。

  张金龙邀上了年轻时一起量田埂、敲宅基的几位老伙伴,先是看图纸,再一同到实地察看。为了做到精准无误,他们决定对核心事项—小区与现有车站的距离进行实地丈量,先是用步行丈量法,来回走了好几遍,又用测量农田的绳尺一卷接着一卷当场计算距离。有了这个真实具体的数据后,他继续连着走访了有关部门,把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张金龙反映的真实情况以及详实的数据受到了区镇两级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的5月,小区附近真的就造起了一个公交站台。

  自“客堂汇”建立以来,张金龙“搜集民意、上传下达”的举动被村民们交口称赞,也正因为他的“心眼多”、“爱打小报告”,为村民带来了“六个一”即一排路灯、一个车站、一条道路、一片绿化带、一根下水管、一片健身场地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