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女"年薪高开销大眼光高 同龄男性难"入眼"

06.04.2016  08:00

  原标题:人在财富圈心慕“诗和远方

  上海陆家嘴旁边的东昌路,被称为“黑暗料理一条街”和“陆家嘴食堂”,不少金融从业人员在这里就近解决午饭。谈起金融女,有的人会自动代入“高学历、高收入、见多识广”的印象,也有人会脑补“眼光高、现实、大龄剩女”的画面,这个被标签化的群体,究竟是如何看待工作、感情和社交生活的呢?

   职业

   披荆斩棘”入行

   认同“工作大于生活

  从会议室走出来时,Yolia一身黑西装叠搭白衬衣,这比较符合人们对金融女的印象:专业、实用主义。她自然地交换名片,上面显示她在基金行业工作10年,目前是主管公司中后台业务的市场经理。

  虽然市场经理常常要对外独当一面,但是Yolia并没有很多微信好友,朋友圈更新频率更是低到难以察觉。在她的362位微信好友里,同业人士178人,其他合作伙伴40人,同学11人,亲戚朋友94人,还有38人是做海淘代购、有机农庄等的微商。“我给微信做完减法,剩下的人不多了。”Yolia说。不少金融人士的朋友圈具有极简风格,惜字如金,只谈风月,以免在市场敏感时期,散布不当信息引起市场波动。

  什么叫应聘者踏平门槛,Yolia着实深有体会。当年恰逢某基金公司计划发行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在报纸上公开招聘客户服务人员,她就从山西来到上海,和4000名求职者一起参加面试,经过层层筛选,最终6人被录用。

  入职不久,她就感到了机构岗位和条线间的“鄙视链”。“很多老板当时把客户服务看成接线员,接接电话就行了,是最轻松最简单的工作。”Yolia说。新进员工收入略残酷,每个月1000元,合租房费要先扣掉四五百元。

  不过,开放式基金一发行,电话就像纸片一样飞来,有的人打电话要求算出赎回时间和收益的关系,她就要帮对方把每笔收益计算出来,算错了还会被罚工资,最多时一天能接150个电话。其他人下班走了,她就泡在阅览室看各大金融报纸杂志,碰到看不懂的专业词汇挨个翻书查。过了半年,深圳某家基金公司成立,想要挖一个人过去组建客户服务团队,市场部的领导授意推荐Yolia,她就此人生第一次成功跳槽。

  在金融行业,通过换部门、转岗、跳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能力突出者实现薪资三连跳还是挺常见的。Yolia现在手下有不少90后,可是像当年她一样晚上自动加班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让90后加班或者突击完成一项任务特别困难,他们会以临时通知为由对抗,不会说不顾一切也要把任务完成。”当Yolia想到“生活大于工作”的职场新人,她无奈地说。工作结束后,Yolia回到虹口区公司附近的一套两室户,租金5000元,看看书、翻阅公众微信号,吃妈妈煮的住家饭。周末她会让自己彻底放松休息,做做家务,淘淘宝,上个月支付宝消费4000多元。单身的她觉得这种状态挺好。

  当话题涉及感情状态时,她欲言又止地思考稍许作答:“我觉得找一个和自己能互相理解的伴侣比将就一生更重要。结婚并不是生命里一定要发生的事情。”Yolia现在喜欢看一个叫《侣行》的真人秀节目,节目记录了一对夫妻极限冒险长途旅行。“爱不是终日彼此对视,而是共同望远方、相伴旅行。”当这对夫妻结婚时,德国总理默克尔专门发去邮件,摘引了《小王子》中的这段话,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形象

   年薪高开销大

   置办“行头”不可少

  在金茂大厦一层,很多衣着考究的人在咖啡厅聊天或是静静用笔记本做事。这栋被公认为“高颜值”的大楼,位于金融企业扎堆聚集的陆家嘴,金融男、金融女鱼贯而出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着装得体被默认为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Elise供职的私募基金位于金茂楼上,她妆容精致,佩戴名牌项链,说话时眼睛会有礼貌地一直看着对方。

  Elise本科在上海某重点大学上完,到香港念研究生,毕业时粤语已十分流利,顺利进入香港某投资银行工作。去年底,她回到上海,应聘到私募基金,从行业研究员做起。项目估值、资产定价都是边做边学,几个月她就被升为投资经理,为上市公司推荐投资项目。

  “做投资经理,要给客户营造一种有很多资源的感觉,所以气质、谈吐、打扮都挺重要的。”Elisa解释“穿”在他们这一行的重要地位。“我们一个项目只有3个管理人员,从融资、收购,到管理退出,一个项目做完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做完这个项目,我估计能拿到至少几十万元管理费。

  因为要经常面对上市公司,Elise和同事每次跟客户开会都会自觉注意行头是否得体。这给她带来一笔不菲的形象消费,导致入行一年多,每月都是“月光族”。“和高级别同事出差,他们会用飞机起飞前候机时间逛机场免税店,无意中带动了我的消费,上个月置装费花了我3万多元,一双鞋7000元,一个包15000元,一个月工资根本不够用的。

  虽然形象很重要,但她因为经常出差,很少会去健身房运动。做一级市场的金融女,为了发掘项目在全国各地跑是业界常态。“有时老板和客户在电话里谈项目,两人突然一拍腿定下来,我要两个小时内赶到机场,飞到外地和客户当面谈,最长一次出去了半个月。

  Elise的前男友是做生物制药的“张江男”,工作日会有一至两个晚上出去约会,周末再分给男友一天时间。不过这段感情进展并不顺利,Elise男友觉得她和老板出差过于频繁,分歧太多导致分手。“做金融的很多都是找的行内人结婚,一是遇到工作上的问题,伴侣是同行的会帮忙分析、开解、支招;二是同行会理解我们工作性质,双方都比较忙,依赖度低。

  不过,Elise坦言金融女的圈子并不像外界想象得一样复杂。她的微信一共只加了不到200人,最主要的是同事同行,有90人,家人6个,同学60多人,其他朋友20人。“现在认识新朋友也都是在同行交流会上,加完微信,互相推荐投资项目,不过金融混业业务多,人群细分起来也多,很多人加了都聊不起来。下班时间主要以和同事吃饭、清吧小酌为主,周末和闺蜜逛街、吃下午茶、看话剧,微信上和香港前同事聊天比较多。

   社交

   交朋友场合多

   挑伴侣更看重思维方式

  在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刚入职8个月的Alice,尚处于对职场文化反应敏感的阶段,谈到金融女时,她连连推脱称自己不是“典型金融女”。“你要找的金融女应该是开朗、开放、时尚的,我们公司有很多这样的女性,每个人都会有几个奢侈品包包,穿着打扮、佩戴饰物,一看就知道是金融女。

  在微信营销时代,Alice每天上班头等大事就是更新公司官方微信,早上和同事、内容供应商根据热点讨论前一天通过的选题,下午撰写修改好推送内容,一天硬仗才算打完。她总共431名微信好友中,20个家人,45个同学,其他主要是同事同行,以及外面向微信、网站、内刊提供技术和内容的供应商。

  Alice通过公司平台迅速加了很多新的“微信好友”,比如参加大型供应商借周年庆举办的答谢晚宴,规模从几十到上百人不等,一顿饭吃下来交换十几张名片,但是加完后深入交流的人寥寥无几。“这种是类似答谢宴的形式,还有的是行业公会组织的联谊活动。有的金融女确实能通过这种场合开拓人脉,但最终效果更多依赖于个人做事风格而定。”Alice说。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金融女都颇有拓展人脉的动力和条件,但是金融女单身率高、结婚时间晚于男同行的情况,得到几乎所有受访金融女确认。Alice认为金融女比较“”,很难完全排除掉这个行业对人的影响。

   金融女年轻轻就见识过很多优秀的人,有大佬级别仍然很努力上进的,有才华横溢想法独立的,久而久之,金融女眼光也会不断拔高,对另一半的性格、行为、思维方式等都有要求,和自己要有共同话题、想法一致,反倒是房子、物质不是那么看重,这可能是同龄男性难入金融女眼的原因。”Alice分析道。

  虽然金融女的世界很精彩,自称“非典型金融女”的Alice会主动承认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她说目前还需要和男朋友两人“多赚钱”,才能扎根这个第二故乡。“不是有首歌名字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金融女很多用年假出国旅游,我希望未来能拥有诗和远方,实现全球旅游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