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法院发布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 存款、银行卡类比重大

11.07.2015  15:53

  东方网7月11日消息:浦东法院日前发布2010至2014年涉及银行被诉案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借款案件等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存款、银行卡类纠纷占半数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债权回收风险高。

  2010至2014年,浦东法院共受理银行被诉案件244件。其中,存款、银行卡类纠纷占比最大,共受理131件,占53.69%;贷款类纠纷48件,占19.67%。

  分析显示,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多元化、服务质量不到位、履约过程信息披露不充分、业务合同条款设计不严谨、银行交易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等导致纠纷不断。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知识结构存有盲区,如对业务流程不熟悉、未恪守契约精神、风险意识薄弱等也成了一大隐患。

  比如,银行卡支付手段电子化增加了盗刷风险。科技水平日新月异,银行卡作为交易物理载体的作用已逐渐被淡化,新型支付模式日趋电子化,这也使不法者能够寻到更多途径破解安全漏洞。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非接触式支付手段逐渐被公众接受之后,新一轮基于移动客户终端的支付方式应运而生,如绑定了银行卡账号的“掌上银行”、“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中的“当面付”、“二维付款码”等,这些方式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加大了盗刷风险。

  此外,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地方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在补充正规金融和民间借贷间的断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白皮书显示,2010至2014年,该院共审结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借款案件148件。

  浦东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发现,该类案件公告送达使用率较高,诉讼周期普遍冗长,主要原因是大量案件涉诉时当事人已下落不明,无法直接送达诉讼材料,需通过公告方式进行。五年来,该院判决结案的适用公告送达的案件中,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借款案件平均审理期限高达139天。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无任何财产抵押形式的贷款案件数量为32件,占32.99%。这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的整体担保要求较为宽松,担保往往流于形式,增加了债权回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