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百名金砖国家学者聚首 破题社会转型

10.11.2015  09:31

本网讯(见习记者  金寒草 通讯员  房树芬)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随着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引用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拼成“金砖国家(BRICS)”,如今俨然成为国际社会愈益重要的一支经济和政治力量。昨天(11月4日)上午,“金砖国家社会转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国际研讨会”举行,吸引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美国等9个国家150余位学者专家共聚华东理工大学,目光聚焦社会体制、社区建设、社会工作及社会组织发展等议题。

金砖国家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五个后发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和问题挑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教授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认为,金砖国家的现实影响力使得其发展和变迁也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学家的全球经济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以及社会学界的一大研究焦点。他表示,这一学术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志于促进金砖国家社会学家、社会政策学家、社会工作学家之间的交流,建立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建构国际合作研究的新模式和加深相互了解的桥梁。

据介绍,过去中国学术界对印度、拉美国家多局限于对其政治、历史、经济方面的研究,反而对当前社会形态的关注度不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何雪松坦言,进行相关国别研究的学者多从国际关系和历史学角度出发,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很少参与。“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社会科学研究的版图也将发生变化。”他预测,未来五至十年间,我国对海外的社会科学研究将进入热潮期。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徐永祥教授在回顾该校社会学科20年发展的历程时强调,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的转型,既要参照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也要反思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选择,而通过对金砖国家的比较研究,则可能提供一个“以东方为中心,以发展中国家为参考”的新的研究视域。

据悉,本次活动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主办,设4个大会主题报告、6场大会大会专题报告、4个分论坛共72个报告。研讨会聚焦“金砖国家社会转型”、“乡村转型与社会治理”、“城市化与社会治理”、“人口变化与家庭政策”、“教育政策与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等议题,期望通过对金砖国家社会转型道路的对比,促进国内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界对金砖国家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借鉴“他者”经验,检视和反思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议题,以推动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学科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构建国际合作研究的模式。

 



    原文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5-11-05   |  作者: 金寒草、 房树芬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5/11/05/199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