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教育局积极探索“学校+”三位一体大德育模式

07.10.2016  23:34
      近年来,金山区教育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要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的要求,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型方式,形成“学校+”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创新模式 建立家校合作三级体系

学校:实施家长驻校日制度。比如,蒙山中学、海棠小学等学校已坚持多数年实行了家长驻校日制度,由家委会每周安排不同的家长,从老师学生进校开始,一直到放学结束,在学校的一整天里,家长可以与校长谈话,可以找老师谈话,可以进课堂听课,到食堂与学生一起就餐,对学校各方面工作实行监督评议。

区域:探索成立区域学校家长联盟。比如,2012年12月,由朱泾第二小学牵头发起,与第一实验小学、朱泾小学联合成立朱泾地区小学家长学校联盟;2013年9月,石化地区的7所幼儿园也在幼稚总园组织下成立了石化地区幼儿园家委会联盟;亭林地区则成立了亭林地区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衔接的纵向联系、校际横向交流的局面。

全区:建立区家委会联盟和家庭教育促进会。在朱泾、亭林等地区探索创新家校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于2014年牵头成立了金山区家长委员会联盟和金山区家庭教育促进会,成为全市首个去行政化的区级家长联合组织。区教育局为家促会提供注册场地和办公场所,帮助建立起《我们的孩子》专题网站,全力支持家促会独立开展工作。

建章立制 完善家校合作长效机制

2015年初,金山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校(园)合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家校合作目标,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切实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家校合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良性互动的家校合作机制,最终形成学校全方位开放、家长多层次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的家校互动合作机制。意见确定了区教育局和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分别承担的权责任务,鼓励各校(园)在校级家委会基础上,与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同学段学校或有学段衔接关系的校(园)联合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

整合资源 “学校+”模式成效初显

一方面,金山区各学校和各级家委会一起,积极探索多元化家校合作模式。比如, 2011年成立了由20多名心理辅导、德育等方面专长的老师组成的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运用其专业性知识对各种丰富案例的剖析,成为最吸引家长的地方;朱泾地区家长志愿者已为学校开发了五大类二十多小类拓展活动课程,请家长走上讲台,参加朱泾小学“相约星期六”等50多个主题活动;由区教育局和区家促会联合组织的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已举办了两年,实现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全学龄段校园向全区家长开放。

另一方面,金山区家促会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在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学校和家长欢迎。比如,2015年10月开始,区家庭教育促进会还组织了“金山家长看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微信群接受全区家长自愿报名,让家长们充分了解到金山教育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打造“宝贝去哪儿”互动式亲子体验系列活动品牌,比如开展寻访“上海最后一个渔村”独特的海渔文化,体验金山农耕文化的“快乐小农夫”亲子夏令营,土布拼绘的乡村嘉年华,弘扬吴越乡土文化的“枫泾寻画”金画笔文化游;协同区档案局为每户家庭的孩子推出了电子化“成长档案”平台,还与司法局开通了“亲子学法”模块。目前,区家促会已成为组织、团结全区家长的沟通平台,架起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多渠道沟通的桥梁,已成为全区家长终身学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