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人造太阳……六位科技大咖和你谈谈黑科技

19.07.2016  20:10
  “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做一个人造太阳,用聚变将那些没有被文明所照亮的地方一一点亮。
  量子计算、人造太阳、大数据、拓扑超导材料、机器人视觉、干细胞研究,这些黑科技有没有把你震撼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宇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金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林、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这些科技大咖的风采有没有亲眼目睹过?
  7月17日,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首次登陆上海,携手墨子沙龙,在浦东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未来·已来”的科技演讲大会。六位嘉宾分享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理念,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未来科技的力量。

演讲嘉宾陈宇翱
   陈宇翱:量子计算,10年内达到目前计算能力的100万倍
  陈宇翱分享了关于冷原子的故事,他提到冷原子研究正在推动量子计算、超导等多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量子计算方面,“相信在五年内就能够实现50个粒子的量子计算,然后在十年内就能实现100个粒子的量子计算——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100万倍。
  他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纯基础科研,也希望大家能够给基础科研更多时间。“我们量子通信十年前其实做得已经不错了,但是那时候没什么人关注,现在似乎突然火起来了。所以不能说最后摘到苹果的人才是创新,实际上,最先发现苹果能吃的、最先培育苹果的、最先增加苹果产量的这些人都是在创新……

演讲嘉宾李建刚
   李建刚:在有生之年,做一个人造太阳
  “未来80%能源都要依靠聚变,核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像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聚变的需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急迫。”李建刚院士分享了人类50年来在研究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艰辛努力。他在合肥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岛上为中国人造太阳工程工作,一做就是30多年。
  “中国一定要在实现核聚变路上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世界第一个核聚变电站一定要建在中国。”他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做这么一个人造太阳,用聚变将那些没有被文明所照亮的地方一一点亮。

演讲嘉宾王坚
   王坚:你消耗掉的晶体管数量,已超过了你吃掉大米的粒数
  “互联网的意义,可以说相当于人类对火的使用。”王坚博士认为,互联网的作用不只是给大家打打游戏上上网,实际上互联网的出现已经给世界带来了两次颠覆性的变革,一次是把全世界的个人电脑连接在了一起,还有一次是把全世界的手机连接在了一起。
  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它将超过人类历史发展上的任何基础设施,给人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而互联网时代沉淀下来的庞大数据则需要计算来实现它的价值。“全世界每人每年消耗掉的晶体管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你吃掉大米的粒数。人们对计算的需求是超过我们想象的。

演讲嘉宾贾金锋
   贾金锋:马约拉纳费米子,向拓扑量子计算进军
  “量子计算非常有用,速度非常快,但并不容易实现,其原因之一就是量子比特纠缠会有很多噪音杂质的影响,而拓扑量子计算可以利用它的拓扑性质,来保护量子不受干扰,而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发现向拓扑量子计算迈进了一大步”。
  贾金锋教授分享了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经历。在过去的80年里,粒子物理学家一直在搜寻马约拉纳费米子。这个发现或将引发新一轮电子技术的革命,使人类进入拓扑量子计算的时代。

演讲嘉宾张晓林
   张晓林:外部信息83%来自视觉,眼球是大脑一部分
  “仿生眼达到人的一些基本功能以后,很多地方可以超越人眼,比如说眼球机构,人的眼睛不能够变焦,只有对焦;控制系统也可以远远超过人眼的管理。信息处理也是一样,如果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大量的数据可以同时处理,这部分的功能也是大脑所没有的。
  基于对人眼特点的研究,张晓林已经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研发出一系列具有人眼特点的机器人。他提到,正如寒武纪眼睛的出现导致了生命的大爆发一样,未来机器人视觉能力的成熟也必将引发机器人物种的大爆发!

演讲嘉宾裴钢
   裴钢:干细胞研究,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谈虎色变
  “在时间的轴线上,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单行线。能否穿越过去,变成更有潜能的细胞呢?干细胞的研究对细胞生物学等学科打开了一扇门。
  裴钢院士认为“干细胞研究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领域,各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像其他任何一个新生的科学技术一样,它也有相应的可能的潜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伦理问题。所以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但更不能谈虎色变。”(作者 黄海华)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