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他山石以攻玉,于细微处见真知”

22.12.2014  12:47

采他山石以攻玉,于细微处见真知”,2014年12月19日晚,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主办的“采微”系列讲座第一期于电信群楼3-200举办,来自全校200余名学生组织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讲座,并领取了此次活动专属的《学生活动指导手册》。媒体与设计学院2012级新闻与传播学硕士马仁义作为主讲嘉宾,就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活动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与分享。在他接手上海交大研会微博的两年间,研会微博粉丝量从7000涨到11万,连续二十余月雄踞高校研会微博影响力排行榜榜首;由他发起的“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短时间内吸引到来自828所高校的6528篇稿件,引发众多媒体的高规格报道。

研会微博的发展之路和许多公众号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最开始,通过建立属于自己的微博特色,借鉴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负责制,研会微博打造了“南洋微评”、“主页君请你喝咖啡”、“南洋思享”等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节目,打造微博的品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发现身边有趣并有意义的话题,并加以挖掘延伸就成为了微博运营者的主要日常工作。“高校寒假时间排行榜”和“爸妈的快递故事”这些研会微博的热门话题无不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观察与启发。

马仁义通过邀请其他高校的微博负责人加入QQ群等方式,与其他高校微博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与互动。随着交流的深入,他萌生了举办一场见面会的想法,由此诞生了首届研会微博峰会。峰会于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共邀请到52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参加,发布了《全国高校研会微博报告》。

诗一样的人生滋润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灵,带着诗意的生活总是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受当时风靡全国的三行诗大赛启发,结合微博的特点,交大研会微博与上海交通大学校团委共同举办了首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通过微博微信扩散征稿,共收到来自828所高校的6528篇作品。经过两岸三地200位研究生初评,17位文化记者、编辑复评,10位知名诗人、诗评家、教授的终评,评选出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短诗。历时数月,点击量近3亿。公开评判评选方式,别样的思路和理念是大赛能获得空前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赛的筹划期间,恰逢他受邀参加澳门大学举办的两岸三地研会微博峰会,为了扩大大赛的参与范围,他带上短诗大赛的策划并一一交到各高校微博负责人的手中。在详细的解释与细致的沟通后,多数高校对此次大赛表示赞赏并愿意帮助宣传。经过各高校的宣传,比赛的规模得到了扩大,甚至吸引到了来自于哈佛等美国高校学生的参与,“全球”至此名副其实。

作为新媒体平台的微博微信,使用简单方便、门槛低且潜在价值巨大,这也是它们成为当今主流宣传手段之一的重要原因。那么该如何创办和运营一个有影响力的账号?马仁义指出,账号运营者要发自内心的重视,抢占“注意力”资源,这不仅仅需要主页君的努力,更多的是其背后团队的协调与合作;账号名要准确易记并有符合形象的LOGO;定位决定影响力,有了正确的定位是成功的一半;认识到加V的重要性,这也是现在很多学生组织公众账号忽视的一点;需要在短期内建立基础粉丝群,初期可以通过发放明信片、演出、电影门票等小礼品,提高转发量与知名度;与其他大V互推。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说,与其他账号建立“互助互动”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马仁义提到宣传文案是一个账号的核心与灵魂。标题要具有吸引力,文章内容要完整、清晰、准确,配图要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设计,最重要的是整个文案要体现出热情与人情味。这样的文案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与自发分享。

提问环节中,就人人的使用范围比微博的更为广泛这一问题,马仁义表示新媒体的使用的确具有年龄化的区别,但在研究生中,微博的使用更为频繁,这也是当初他们着重打造微博品牌的原因之一。谈到该如何平衡学业与账号经营的问题,他表示账号的最初定位很重要,如果是想打造有大范围影响力的账号,必然是需要精力的投入。

马仁义表示他很乐意为在创建或运营公共账号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学联秘书处主任金夏平为马仁义颁发聘书并送上秘书处精心准备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