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啥钱都给?沪审结多起为子求学被骗案

21.10.2015  10:58

  日前,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已办理了多起为子求学、为子求职而被骗的案件。检察官们注意到,当我们在惩处和痛斥犯罪分子的同时,是否也需要拷问中国式教育面临的困境:我们的父母究竟是被骗子所骗,还是被自己所骗?

   一听能把孙子送进重点 一家上下没个明白人

  2013年4月,老王家的孙子眼看着就要进小学了,可是对口的小学是个普通学校,看中的重点学校又没“路子”,于是一家人四处奔走找人托关系。老王为此事也费尽心思,碰到认识的人便打听,并拍胸脯说“只要能帮到孙子,什么条件都答应”,而这一切都被棋牌室的一双眼睛盯上了。

  就在一家人四处投奔无果的时候,老王在棋牌室遇到了毛遂自荐的老贾,老贾自称是教育系统退休的老教师,且与老王想托关系进的小学校长是朋友关系,可以帮着通通路子。老王一听学校之事有了门路,立马留了老贾的电话,并称会好好感谢。回家后,老王更像报喜一般地将认识老贾的事告诉了家人。一番商量后,老王一家决定正式请老贾吃顿饭,并打算送点好处费。饭局上,老贾非常认真地告诉老王,自己退休前是个执掌大权的领导,很多重点学校的校长都是他的心腹,退休后每年都有人托他找关系进好学校,从未落空过。饭后,老王的儿媳妇从包内将早已准备好的现金5000元人民币交给了老贾。随后一家人满怀期待地等着好消息。

  一周后,老贾打电话给老王,称事情进展顺利,但“铺路”还需要人民币5000元。老王一家商量后,觉得虽然对老贾不熟悉,可是孩子的事拖不起,目前也没有其他路子可以托,再说老贾的谈吐看上去真的像一个老师,所以一家人还是选择再掏5000元……此后,老王便隔三差五地询问事情的进展,可是每次老贾都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2013年6月,老王再次联系老贾时,发现其手机已经停机,这才如梦初醒。

  要说这个老贾:41岁,江苏人,初中文化,无业,有过多次盗窃、吸毒等前科。到案后,老贾供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关系,更不可能为对方办事,而其将骗来的钱也都用在了赌博、吸毒上。

  老王并不是唯一受害人,黄浦区检察院的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老贾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期间,冒用退休教师的身份,多次以安排学生上学为由,先后骗取4名学生家长共计6万余元。在这些受害人里面,都是一些为了“名校梦”而头脑发热的家长。

   [案例分析]

  这些家长的心理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本案中的这些家长们其实就是被“求学梦”、“名校梦”冲昏了头脑,一旦听到能搞定名校,就对老贾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加上老贾出色的口才和信手拈来的忽悠本领,更让已经受到晕轮效应的家长自己说服自己去相信这个骗子。

   一听能帮女儿改变命运 借来钱都要交好处费

  “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王阿姨带着女儿来到公安机关报案,“我们家境不富裕,考虑到航空公司待遇不错,全家人到处借钱才凑来的10万元‘介绍费’,现在却打了水漂。”王阿姨一边讲述着案发经过一边抽泣着。此后的几天,又有几个与王阿姨相同遭遇的家长走进了公安机关,而他们指控的对象也惊人的一致。

  2012年7月,王阿姨的女儿大专毕业正急着找工作,王阿姨一心希望女儿能早点找到一份安稳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王阿姨和其丈夫早就下岗,靠摆摊才把女儿拉扯大,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不要像父母一般艰辛。

  7月的一天下午,王阿姨听女儿同学的妈妈张阿姨说起她认识个职业介绍所的老板,可以安排去航空公司上班,而且她自己的女儿已经被录取了。王阿姨于是求着张阿姨帮忙也铺铺路。为此,王阿姨从银行取出了家里仅有的2万元存款,心想这点钱就当是对女儿的投资了。没过几天,张阿姨就陪同王阿姨来到浦东国际机场附近的一家职业介绍所,职介所的李老板称与某航空公司的徐总是老朋友,可以安排安检岗位的工作,试用期两个月里月薪4000元,转正后工资会更高,并询问张阿姨是否愿意做。张阿姨当时就表示要做,并将准备好的2万元交给李老板让他帮忙“打点”。于是,李老板让张阿姨回去等面试消息。几天后,接到面试通知的王阿姨带着女儿在李老板的陪同下穿过了浦东机场工作区,来到该航空公司的办公楼。在底楼大厅内,王阿姨终于见到了徐总的庐山真面目,徐总把女儿带到角落里进行“面试”,交谈了仅五分钟后,就让她们回去等通知上班。回去的路上,李老板暗示工作已经敲定,“好处费”自然是少不了的,并建议再给几万元差不多。此后,王阿姨从张阿姨那里打听到张阿姨为此事一共给了10万元。这可不是笔小数目,但女儿前途更重要。王阿姨于是咬紧牙关从亲戚好友处好不容易凑齐了8万元交给了李老板。可王阿姨终究没有等来她想要的结果,事实是王阿姨和张阿姨都被人骗了。

   [案例分析]

  两位阿姨为什么会这么轻易被骗呢,究其原因,就是在这种爱子心切的心理影响下,她们认为只要是对子女有利的,就是正确的,于是产生了自我暗示,哪怕有所犹豫,她们也会尽量说服自己去接受,因为她们相信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心理学家表示,自我暗示往往有着不可抗拒和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它会超出人们自身控制的能力,指导着人们的心理、行为。而这些受害家长们会产生这种强烈的自我暗示并不惜花费毕生心血的始作俑者还是对子女的爱。

   一听能让孩子留洋成功 啥名目的费用都肯交

  近年来,留学潮持续高温不退,不少家长也跟风欲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门。有关专家预计,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可能会突破50万人。这庞大的留学生输出数字为各类留学中介奠定了生存基础,可是“中介”里的猫腻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们的烦心事。

  1990年出生的小唐系某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今年2月,小唐应聘进入本市一留学咨询公司担任业务员,他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为已经签订合同的客户操办具体事宜。上班仅一个月,小唐就接待了第一位客户,这是一对天天想夜夜盼、盼望儿子能顺利出国的中年夫妻。这对夫妻为了保证留学成功率,已同时申请了六所美国大学,对于办理费用,他们更是表露出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儿子送出国门的决心。而这一幕令刚毕业且曾心怀留学梦的小唐心生嫉妒,于是,小唐决定将贼手伸向他们。在向这对夫妻收取“学校申请费”、“录取学校押金”、“美国入境服务费”、“夏季语言学校开学费”等费用的同时,小唐每次都会在美国学校出具的应收金额基础上私自加价,虚构应收数额。

  轻易得手后,小唐发现这对夫妻不仅好骗,而且对各种环节丝毫不敢怠慢。于是,小唐变本加厉,故意为他们少申报学校,由本应申报的六所改成四所,从中克扣费用。今年6月,当这对夫妻逐渐意识到这里面好像有问题时,已经前前后后向小唐支付了10余万元,大大超出了原先合同上的约定费用。在与小唐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这对夫妻终于拨打了110报警。

  经审查,2015年4月至6月,小唐还曾先后以相同的手法分别骗取了两名家长共计人民币1万余元。在梳理了各类被留学中介机构忽悠的案件后,发现还有不少留学中介发生过“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案例。

   (案中人物为化名)

   [案例分析]

  三名被害人有一个共性——都是那种一心想送孩子出国,但又缺经验,对留学程序不太了解,完全信任中介机构来“做规划”,又不敢得罪中介机构的父母。正是这样一种不理性的心理蒙上了他们的双眼,使他们发现不了骗局,容易被那些骗子抓住弱点,成为被害对象。要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表面上是可恨的骗子,实际上这些盲目而糊涂、给骗子提供生长土壤的家长自己也逃不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