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祥:全程原创设计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

03.08.2015  07:23

原标题:从追随者到领跑者全程原创设计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郭建祥:职业建筑师使换乘化繁为简

郭建祥/采访对象供图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集飞机、高铁、城际快铁三类交通方式为核心,以长途、公交、地铁、社会车辆等城市交通网络为纽带的巨型交通综合体。

  “如何让老百姓在虹桥枢纽内不迷失、不疲倦?我必须要找到这样一把钥匙,那就是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积淀了虹桥枢纽设计总负责人郭建祥30年的设计功力。

  超大交通建筑有本土原创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北京、上海、广州几乎同步建设超大型机场航站楼,其中真正由中国本土建筑师全过程原创设计的只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这座流光溢彩、优雅大气的航站楼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建筑师的名字——郭建祥。

  郭建祥,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华东院”)副院长、总建筑师,近年来郭建祥和他的团队在机场等交通类建筑设计领域卓有成就。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号和2号航站楼的设计是郭建祥创作生涯中相当关键的一页。当时,1号航站楼的设计由法国ADP公司和华东院共同完成,外方设计团队提供设计概念和整体方案,中方设计团队负责进行深化设计。由于国内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这种外方建筑师主导设计方案的合作模式,直到现在仍然是国内许多重大公共建筑项目的常见选择。

  然而,郭建祥和华东院的设计团队不甘于“打下手”的角色,他们一方面利用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的建筑实践进行技术和设计积累,一方面也积极寻找可以施展自身设计抱负的机会。2003年,凭借对项目的深刻理解,郭建祥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构想,加上华东院几十年来一直参与上海机场的历次建设所累积起来的经验,让机场集团决定由华东院单独负责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的原创设计和设计总承包。

  “可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本土建筑设计团队开始发力赶超,终于成为领跑者。”华东院党委书记曹朔告诉记者。

  变交通枢纽为欢乐殿堂

  从业三十载,谈起最大的挑战,郭建祥脱口而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虹桥枢纽是“轨、路、空”三位一体的超大型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其规模之宏大,功能之复杂,工期之紧迫,在国内史无前例,在国际上也屈指可数。它涵盖了除水运外的所有现代交通模式,日旅客吞吐量可达110万人次,涉及10多个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拥有64种可能的连接,56种换乘模式。

  2006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就规划设计举行国际招标,华东院和美国L&B公司中标虹桥枢纽的规划方案。华东院负责进行虹桥枢纽的原创方案设计,并最终承担了这一超大型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全程设计和总体协调工作。

  如何组织如此复杂的人流,以满足整个交通枢纽的运营要求?郭建祥和设计团队抓住了综合交通枢纽最关键的核心——换乘。他说:“最基本的还是考虑如何让整个换乘更加简洁、高效、便捷,从而让各个功能块之间的安排变得最明晰、最合理。”三大主要换乘层面的设计,特征鲜明的主要空间节点,“多通道、多出入口、多车道”的立体空间格局和组织方式都为虹桥枢纽的高效换乘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句话积淀了郭建祥30年的设计功力,也实实在在体现在了虹桥枢纽这座交通巨无霸的设计理念中。如今,在虹桥枢纽,内部的各种换乘和通道巧妙运用“”的概念,塑造出高低变化、错落有致的室内空间,同时通过吊顶走向和灯光设计对空间流线进行有效区分和引导。尺度宜人的空间将旅客自然而然地导向前方;这里明亮而不压抑,和煦的天光一直能洒落到地下9米深的地铁车站大厅;这里还能看见活泼的商业街区,旅客带着满意的笑容休息购物……在郭建祥眼中,虹桥枢纽更应该是旅客的“欢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