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追过的动画

03.08.2015  11:50

孙悟空、黑猫警长、哪吒、葫芦娃……究竟谁才是您童年时代的真心英雄?《天书奇谭》、《九色鹿》、《西岳奇童》、《邋遢大王奇遇记》……那些经典动画背后又记录了多少难以忘怀的记忆?


成立于1957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我国唯一一家专业制作美术动画片的单位。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影厂制作的经典动画片曾经伴随几代人度过了童年时代。今天,从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辈到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的记忆中,总会有几部和美影厂有关的动画片。尤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影厂的创作高峰期间,层出不穷的经典之作,更是让七零八零后记忆犹新。


动画学派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
骄傲的将军》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6年推出的作品。《骄傲的将军》的编剧是漫画家华君武,导演是特伟和李克弱,总设计是钱家骏。1955年春成立该片摄制组。艺术家们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远赴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辛勤工作,到1956年才完成这部二十多分钟的动画片。该片人物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该片在创作上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因素。片中音乐大量运用京剧锣鼓,主要人物造型也采用了京剧脸谱: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三花脸。许多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动画设计师们依照演员的表演设计的。在这部动画片中,总设计师钱家骏运用了新的绘画工艺——用民族墨底晕染的方法,再铺上水粉颜色,背景效果浑厚而浓重,剧中人物将军与食客的造型设计也栩栩如生。 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小蝌蚪找妈妈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这部动画片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它的创作源自陈毅副总理在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候的一句话:“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好了。”由此,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
水墨画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难以超越的巅峰:《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毫无疑问是中国动画史的巅峰,难以想象这是40年前的作品。万氏兄弟导演、张光宇的造型设计、上译的经典配音、美影厂的精兵强将,群贤毕集,堪称鼎盛。”美联社的一则报道曾说道:“美国最感兴趣的是《大闹天宫》,因为这部影片惟妙惟肖,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说起《大闹天宫》,就不能不提中国动画界享有盛誉的万氏兄弟。自上世纪20年代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三丰里那个7平米的亭子间里制作出第一部动画片起,中国动画在世界影坛刻下了一个骄傲的名词:中国学派。
晚年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兄弟。
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在亚洲非常有影响。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他后来到中国访问,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手冢治虫与偶像万籁鸣合作的孙悟空与阿童木
大闹天宫》投拍的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对于建厂不久的美影厂来说,不仅创作是艰辛的,投资也是巨大的。一部工程浩大的《大闹天宫》在当时到底投入了多少制作费,就连当时的很多主创人员也说不清楚。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一般说,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可以想见一部《大闹天宫》工程的浩繁。整个绘制阶段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41分钟的上集和72分钟的下集,仅绘制的时间就投入了近两年。
导演万籁鸣手绘的分镜头稿本
虽然该片具体投资数额不清楚,但据推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影公司收购美影厂动画片的价格是10分钟8万块钱,120分钟的《大闹天宫》收购价应该近100万元人民币,当时的体制下,收购价基本就是该部影片的成本。
大闹天宫》特别是孙悟空的经典形象一经诞生,就注定了其日后定会为美影厂、为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几十年来,《大闹天宫》在国内外获奖不断,同时还伴随着相关产品的开发。很早以前,图书和音像制品就问世了。在音像制品上,一开始出录像带,之后又发行VCD,不管是录像带还是VCD,《大闹天宫》一定入围每年美影厂音像制品发行量的前三甲。 视听双重盛宴:《天书奇谭
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筹备《天书奇谭》,至83年7月完成。生动的人物、严谨的制作、考究的音乐无疑达到了国产动画的顶峰。而它的配音阵容,更是堪称梦之队: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曹雷、尚华......可以说,观看这部动画片,给观众带来的是视觉与听觉双重的饕餮盛宴。

在经历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装饰味道极浓的美术风格之后,《天书奇谭》则采用了更为细腻的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更有“吴门画派”的影响贯穿始终,影片中的高山、田野、池塘、柳树、寺庙、街市、皇宫等等,无论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都是与影片的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古代江南景象。中国味十足的美术设计在这部影片里也达到了顶峰。
给蛋生配音的丁建华,完全使用自己的本音,没有经过加速、调音等任何处理,仅靠丰富的配音技巧就完美的塑造了这个角色。还有毕克的袁公、苏秀的狐仙等等,也无一不令得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给蛋生配音是丁建华老师。为什么不用适龄小男孩来配音?因为《天书奇谭》剧情太复杂,台词多,情感变化得拿捏准,因此不能靠真正的小孩来配,需要配音经验丰富的配音演员来处理。
动画电影配音不同于真人电影译制片的配音。真人电影有原声,而动画是完全静默无声,需要配音演员自己去整理人物情感变化,更为关键的是需要花时间去准备,完全对上动画人物的口型,比如看人物在一句话结束的时候口型是开着还是闭着,就得对应加上或减去“”等语气助词。蛋生吃饼的经典镜头里,丁老师把“吧嗒吧嗒”的声音也配出来了,使得角色更活灵活现,

值得一提的是,《天书奇谭》内核是正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了中国传统和谐的家庭观念,那个县太爷,虽然坏事做多,但是始终很孝顺,更难得的是,它具有国产动画片甚至整个中国电影中难得的幽默感。寺院里为争狐狸精大打出手的方丈和尚,聚宝盆里不断冒出来的县太爷爸爸,都叫人捧腹不已。无论在故事的原创,人物造型,动作设计,人物对白方面无不创下了一个中国动画的高峰。 陪伴一代人成长:《葫芦兄弟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这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与《葫芦兄弟》一起,伴随着70后和80后走过了最美好的童年。该部动画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方脸、粗眉大眼、头顶葫芦冠、项戴葫芦叶项圈,勇敢正直的葫芦娃7兄弟曾陪伴一代人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之后的不少人都能哼起动画片里的旋律。葫芦七兄弟也成为中国美术电影的经典形象。葫芦兄弟自打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就牢牢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成为百看不厌的动画节目,是中国动画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奉为一代人的“童年经典动画”,连诡计多端的蛇妖都形象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中国动漫第一猫:《黑猫警长
动漫化的动物世界里,要说被塑造形象及个性最丰富的物种,应该是非“”莫属了。美国有慵懒搞怪的加菲猫,日本有八宝哆啦A梦+可爱教主 HelloKitty ,我们也有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黑猫警长》。能位居榜首,自然有不可替代的强势理由。此剧仅凭 5 集的内容便在电视荧屏上纵横了30年并经久不衰;图书市场上,时至今日,父母为子女选购的第一批卡通读物也必然有它的身影。不足100分钟的总片长,捧红了三个“腕儿”,英姿飒爽的黑猫警长,壮烈牺牲的白猫班长以及笨笨的坏蛋“一只耳”。
诞生于1984年的《黑猫警长》一经亮相就红遍大江南北,可惜的是这部系列动画在5集结尾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后,我们再也没能等到第6集。整整30年之后,这部动画片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续集,大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即将在8月7日登陆暑期荧屏,上海的观众还将有机会听到沪语版的配音,片方表示,在大批上海孩子已经不会说上海话的今天,推出这样一位说上海话的超级英雄,也是希望上海话能更多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





这个夏天,我们为广大动漫迷们准备了一份大礼,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动画往事”专题,重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每一部经典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