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改革方案选择性增加倒逼高中开设生涯辅导课

20.09.2014  11:11
  王洋

  (曹杨二中校长)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通过区分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等级性考试科目以及让高校尽早招生公布等级性考试科目的要求,为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长处,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往,上海高考采用“3+1”模式,大部分孩子会先给自己贴个标签:我是偏文还是偏理。现在,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高考科目。学生可以在6门等级性考试里选择3门,这样一来,至少有20种学科组合,总有一款比较适合你。

  课程的选择性增加“倒逼”高中开设生涯指导课,帮助大部分学生认识自我,清晰定位,为学生提供科学选科指导,这对于整个高中的课程改革,都是一次很好的推动,令学生终生受益。若不做生涯规划,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肯定会一头雾水。

  目前,尽管沪上有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生涯指导课,但大多处于尝试阶段。我们学校也一直在试验开展学生生涯指导,如介绍高校专业大致分成哪几大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哪些要求。我们还会邀请大学来介绍学生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度,以及各专业的就业前景。让学生对将来要报考的专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提早做好准备。

  在我看来,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千万不能自己闷头做,一定要依托两大资源:一是与大学的合作;二是与公司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生涯辅导课从无到有,对未来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建设提出很大挑战,师资从何而来,课程资源如何吸引,真正实施起来肯定不容易。但毕竟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

  其次,课程的选择性增加,可以通过“走班制”来解决,这样一来,课程实施有弹性,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变革。可以预测,今后高三课表上很可能会出现“自由时间”这一说法。从理论上说,学生可以有20种选课的组合,如果20种组合学校都能提供的话,到了高三大规模走班后,多数学校的场地和师资或将捉襟见肘。受资源限制,学生可能在走班时碰到某个时间段“空白”的情况,他们可以打球或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由学生自由支配。学校也要想办法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丰富学生“自由时间”的安排。

  至于师资结构调整问题,可以预见,一些小学科教师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缺口,不过学校可以通过学程的安排进行适当调整,采取集中授课、滚动开课等方式,依靠弹性增加教师工作量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考虑教师绩效工资时对高中要有适当倾斜。选择性增加,往往会带来教育成本的增加,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未来这几年,全市高中学校的师资将在招聘和流动中,最终达到平衡。在新老高考方案并存时,师资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比较大,学校需提前做好预判以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