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同济,是激励更是鞭策”

11.07.2016  12:53

 

          7月11日-15日,第十四届世界交通大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由同济大学承办。这是世界交通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15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世界交通大会选择中国、选择同济,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成就的褒扬,是对同济交通、规划学科成绩的肯定,是激励更是鞭策。”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方守恩教授说。

世界交通大会为何选择同济?

          世界交通大会是由世界交通研究会主办的全球性学术交流会议。世界交通研究会(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简称WCTRS)是世界交通运输研究界两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机构之一。WCTRS的宗旨是为全球交通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决策者和教育者提供多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它所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城市规划与交通、城市交通政策、交通环境、道路交通工程、铁路工程、航空运输和水运交通等。自1977年开始每3年举办一届世界交通大会,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3届,第十四届世界交通大会在中国举行。大会2016年7月10-15日在同济大学隆重召开。截止7月初,已收到论文近1020余篇,已有近1200多人注册参会,预计参会的专家学者将在1500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专家学者来自海外。
          “大会为何选择中国、选择同济?”方守恩介绍,世界交通大会组织是国际交通学界非常活跃的组织之一,每三年依次在世界范围内选择那些在交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需求等方面很有特点的国家举办一次学术盛会。中国这些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取得的成绩世人瞩目,与此同步交通交出的成绩单也非常漂亮:“十二五”期间,我国完成交通领域投资12.5万亿元,高铁、高速公路、城轨里程均居世界第一。截至“十二五”末,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494万公里,“五纵五横”基本贯通,基本形成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铁与其它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纵四横”的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十二五”后,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及港口深水泊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西部铁路、干支线机场、高等级航道、周边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等城镇化地区交通网建设成绩突出。与此同时,交通走出去战略效应正在显现,仅高铁一项,2016年1月中铁总召开的“铁路工作会议”透露,2016年中国高铁将走进美国、印尼、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获得多条海外铁路基础建设项目,包括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海数十年来城市及交通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仅地铁的通车里程就超过600公里。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该组织将眼光投向了中国,最终选择了同济。“同济的交通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这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再加上一批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学者,他们不断地将‘同济’带向世界,其春风化雨式的影响潜移默化、滴水石穿,不可低估;这次,大家齐心协力也把世界请到了中国上海。”方守恩说。

交通大会关注哪些热点问题?

          采访获悉,本届大会将举办近300场的学术报告会、学术壁报会和20-30场的专题研讨会,并将安排9场技术参观活动。“大会将设立综合交通运输,货运和物流,交通运行、管理和控制,行为与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经济与财政,交通、土地使用与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与政策,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交通等8个议题”,大会联络人之一、我校交通学院林航飞教授介绍,与往届相比,这次大会规模大,涉及研究领域广,1500人的规模,300场学术报告,基本涵盖了近年来交通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除了传统议题,与会学者还将围绕智能交通、互联网+交通,交通大数据等热门新兴方向展开讨论。
          世界交通大会素有“交通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称,来到中国,全球专家汇聚上海,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国内外学者与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将抓住这次宝贵的机遇,推动中国交通学科更好地走向世界,促进国内交通领域的发展;我们同济作为承办方,也是展示自己的良好时机,我们要充分扮演好东道主的角色,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促进国际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林航飞说,会议吸引了世界交通业界大咖汇聚一堂,像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世界交通研究会主席吉继林(Yoshitsugu Hayashi),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教授曼弗雷德·鲍尔则(Manfred Boltze)等都将参会;大会还将邀请住建部前部长汪光焘、世界银行交通与通信业务主管何塞·路易斯·伊里戈延(José Luis Irigoyen)作大会报告;中国公路学会、上海市建交委等科研、行政机构也将出席大会讨论。
          林航飞说,和往届交通大会一样,这次也会有众多交通企业参会,会议还安排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道路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洋山深水港及虹桥枢纽等的参观,“这些交通大工程中,倾注了同济人的心血。这些著名工程对近千名他国异乡的学者们来说,都是开阔眼界的大事件,他们可经由此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上海。”林航飞如数家珍。

交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采访获悉,这次世界交通大会是经过激烈的投标最后花落同济的,大会主席也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最后选定。林航飞告诉我们,2012年7月20日,世界运输学会在巴西里约评估了三个竞标国家提交的报告,认为同济大学提出的申办计划尤为突出,最终该组织在瑞典、印度三国中选定中国作为第十四届世界交通大会的举办地。2013年,方守恩教授带领同济团队奔赴里约,代表同济大学和世界交通研究学会正式签约并受领举办地的授权。
          据了解,我校长期从事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潘海啸教授提交的方案被大会看中,他也成为本届WCTR大会的主席。他介绍,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组织,世界交通大会有着非常成熟的运作机制,像这次大会,每一位参会者都是自掏腰包,所交费用包括个人及大会两个部分,数量透明、最后决算,“哪怕是乘坐出租车,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其联系,费用由乘客自理。”他说。
          “当今世界交通热点众多。”潘海啸介绍,像交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中国的成绩单不错,如村村通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成绩就被世人称为“奇迹”。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年,中国交通走出去,对促进国外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有目共睹。近年来,中国援助重建的安哥拉罗安达铁路,援建的卢奥机场和本格拉铁路。其中本格拉铁路全长1344公里,西起大西洋港口城市洛比托,东至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的边境城市卢奥,途经本格拉、万博、奎托、卢埃纳等重要城市,是安哥拉洛比托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该项目设计时速90公里,为该国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铁路。这是继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之后,中国铁建采用中国标准在海外一次性建成的最长铁路;还有,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安伊高铁)二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等等。
          不仅如此,热点还包括如何减少运输成本问题。“比如我们从上海寄本书到纽约和寄到贵阳的价格一样,如何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减少运输成本是世界各地的专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潘海啸介绍;交通与环境问题同样受到普遍关注,一个严肃的问题是,到2050年,我们能否在当今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生活下去?像眼下的长江中游的大洪水,还有交通基础发达的地方往往都是靠近大海的地方、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如何应对不测事件;还有,我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往的做法是不断创新技术,但如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通研究者都发现,没有价值原则约束的技术往往是危险的,所以大家更倾向于经济、社区组织、社会力量形成合力的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就像近期上海市的交通整治。”潘海啸介绍,另外,新的信息技术也会成为大会的热点之一。
          潘海啸说,作为第十四届世界交通大会的主席,他自己带来了研究城市停车问题、两轮电动车、大型商业综合体与街道关系等三篇学术文章,“比如两轮电动车,营运性质的使用者应该实行牌照管理;市民使用就应该以教育为主,如提醒其‘注意安全’等”;“像大型综合体对于街道的影响,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让小型商业经营者没有了生存空间,而小型商业对居民能力的提升很有好处”;还有像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应对台风、海啸、地震等灾难问题,交通如何介入,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这些国家的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大会将从大家提交的论文中选择优秀者,宣读、结集” ,潘海啸说。
          “这次大会,同济及中国学者表现突出”,方守恩表示,目前注册的参会代表中,来自中国的代表约220名,其中同济54人。“同济交通学科近年来除了科学研究成绩不错,还为国家决策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参考,像提交的建议获得中央部委肯定并作为决策参考的就有十余次”,他说,虽然成绩不俗,但像这样规模的大会,汇聚了世界所有顶级专家的大会,让我们的师生有了更多的接触交流机会,大会对同济交通学科的鞭策作用很大。“办一次这样规模的大会不易,我们要把它办成促进学科上台阶的大会,很好地利用好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要做,就做到最好。”方守恩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