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烧烤天”,地产蔬菜产供缘何“从容不迫”?

15.08.2017  17:18

  7月以来,上海经历了高温预警“16连击”的考验,极端最高温度再创历史新高。截至记者发稿,今夏高温日已达29个。持续的高温天,上海蔬菜市场供应基本保持井然有序,尤其是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总体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降,保持了品种丰富,供应充足的良好态势。面对酷暑考验,“夏淡”蔬菜为何“不淡”?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上海结合城市发展和地产蔬菜生产供应实际情况,实施“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完善各类支持政策,强化设施菜田建设和管理,增强地产蔬菜生产能力,不断促进蔬菜特别是淡季绿叶菜的生产和稳定供应。

  上海是一个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蔬菜的生产、供应攸关市民、农民的切身利益。2011年以来,由于大市场、大流通的作用,各类进沪客菜品种和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地产蔬菜品种结构的调整,蔬菜生产面积和上市量呈现下降趋势,但绿叶菜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市郊常年菜田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其中“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日均供应量在4000吨左右。

  今年以来,受暖冬气候影响,地产绿叶菜供应数量充足,价格处于低位运行。据统计,至7月下旬,2017年地产蔬菜上市量163.1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量88.4万吨,同比增加4.6%。据定点监测,1-7月份青菜田头交易均价1.01元/千克,为近5年历史同期最低。进入7月,上海遭遇了连续酷暑天的考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地产绿叶菜日供应量下降到3800吨,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较往年同期仍然偏低。“夏淡”如何“保淡”?在这场蔬菜“保供稳价”的高温战中,上海又是如何做到从容不迫、应对自如?为此,记者做了一番深入调查。

  【现场】

  “工厂化”蔬菜基地为何有点“冷清”?

  在奉贤区海湾镇的星辉蔬菜生产基地,一排排连栋的现代化温室矗立在田间,这里共有319亩的连栋大棚。与传统蔬菜生产基地不同,高度的机械化与现代化设备让这里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作为“夏淡”期间地产绿叶菜主要供给企业之一,大棚里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竟让这全速运转的蔬菜生产基地看上去有点“冷清”。据悉,该基地是上海首个从绿叶菜耕整地、作畦、播种、移栽、采收、包装到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基地。此外,工厂化芽苗菜、水培植物工厂等高新技术生产方式更是让该基地的蔬菜生产得以在40℃的高温天中表现得从容不迫。

  穿上鞋套,通过风淋净化室才能走进水培植物工厂的内部。上午10点,8064平方米的大棚内仍然显得冷冷清清,只有零星几位工人正在回收上午刚采收完毕的生菜根系——以一种卷毛毯的方式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既不需要弯腰也不用翻土的方式比土壤种植轻松不少。“我们这里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收菜,傍晚六点种菜,平时不太需要人管理。”说话的是星辉蔬菜总经理助理郭三红。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水培植物工厂,所有的绿叶菜均被种植在白色塑料泡沫板上,根系被浸润在流动的营养液中,营养液则有一套现代化设备全自动控制。“虽然户外温度很高,但我们的营养液通过设备制冷,温度在20℃左右,可以说把高温对蔬菜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郭三红介绍,整个夏天,每天有大约500斤左右的绿叶菜从这里运往沪上各大生鲜超市或是高端酒店,到了冬天可以达到800斤,亩产量是露地种植的5到8倍。记者了解到,这座水培植物工厂于今年3月21日正式投产,星辉蔬菜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水培技术,利用太阳光进行无土化营养液栽培,实现了绿叶菜的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和均衡供应,并大幅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目前主要种植生菜、菠菜、小松菜、青菜等绿叶菜品种,每茬种植约15万株,夏季生长周期较短约20天,每茬约收获绿叶菜10000公斤。

  在水培植物工厂的北面是去年5月建成、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工厂化芽苗菜生产大棚。“不用太多人工”是该项目与水培植物工厂的共同特点。“从播种、催芽、绿化到包装上市仅需要短暂的十天左右的时间,一棵棵新鲜安全、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的芽苗菜即可走上广大市民的餐桌。”郭三红介绍,目前,星辉已向市场推出了豌豆苗、空心菜苗、荞麦苗、萝卜苗、松柳苗、花生芽等芽苗菜产品。

  “星辉的工厂化模式倡导了一种健康、绿色、资源节约型的理念。”市农委蔬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工厂化种植、水培种植等示范应用,能使单位面积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进一步节约土地和空间。

  【模式】

  制度安排,为蔬菜价稳质优“保驾护航

  近年来,上海蔬菜交易价格总体上处于稳定可控状态,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量足价稳,对调控整个蔬菜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鲜菜价格指数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中等。这一切,离不开上海实行7年之久的“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更离不开价格保险、安全监管、信息监测和考核奖励等常态化机制,这些合理的制度安排,不断促进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的生产,保障地产绿叶菜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责任落实,将民生装入区县长的“菜篮子

  2010年11月18日,市政府与9个郊区县以及光明食品、上海实业两个企业集团签订了《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稳定蔬菜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工作责任制的考核办法》。2013年8月,新一届市政府继续与上述11个单位签署了责任书,并制发了考核办法,考核期限为2013年—2017年,要求考核结果继续与市级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奖励挂钩。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落实区县长负责制和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上海各区将蔬菜种植面积真正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本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达21万亩以上。

  “民生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最好利器。物价上涨,民生有反应,社会有呼声,我们就要关注,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市农委蔬菜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市强调落实好“菜篮子”区县长责任制,看似是确保绿叶菜生产和市场供应,防止“菜贱伤农”的对策举措,实际上是将对民生的负责和重视,扎实地装入区县长的“菜篮子”。

  又保又补,为菜农上一把“双保险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为保护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增强风险保障能力,本市各项蔬菜补贴政策不断完善。2012年蔬菜农资综合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亩90元;为重点支持淡季绿叶菜生产,市级财政实施“夏淡”种植绿叶菜专项补贴,每亩补贴80元。

  除了补贴外,运用保险手段也不失为一种良策。2011年,上海创新完善“冬淡”和“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机制,为稳定绿叶菜淡季供应、保障菜农基本利益和完善价格调控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获悉,自该险种实施以来,发挥显著作用的两次分别是2013-2014年“冬淡”和2016-2017年“冬淡”,当时绿叶菜价格持续偏低,本市合计理赔款分别为3049万元和3490万元,有效的保证了菜农的基本收益。

  农民到底愿不愿意给蔬菜买保险?答案是肯定的。为了保障菜农的利益,崇明区绿叶菜投保品种在原有5个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四个:分别为本地芹菜、莴笋、菠菜、娃娃菜,并做好分品种、分时段保单签订、价格采集与理赔等工作,确保参保品种上市时段市场零风险。崇明一位蔬菜种植大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夏淡”期间种植青菜的成本约为每500克0.6元,每亩产量按2000公斤计算,每亩的实际种植成本约2400元。“买了保险之后,哪怕价格跌一点也不至于顾虑太大,低于成本的那部分钱,保险公司会‘买单’。

  【设施】

  推陈出新,让装备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海建设都市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农产品均衡有效供给,这既是维护城市运行安全的一项保障措施,也是稳定蔬菜等副食品价格的一项民生措施。近年来,郊区农业部门挖掘耕地潜力,种足种好各类蔬菜,发挥设施菜田和标准园的抗灾能力,合理调整品种和茬口,加大机械化和农技推广力度,增加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种植面积。

  为市郊菜田插上“设施”翅膀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市郊蔬菜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市郊便开始大力推进设施菜田建设,至“十二五”末,共投入建设资金37.4亿元,推进设施菜田建设21.8万亩,其中保护地设施菜田7.9万亩,露地设施菜田13.9万亩。保护地设施建设补贴标准为4万元/亩,露地设施建设补贴标准为0.5万元/亩。同时为加强对建成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落实管护经费标准为保护地设施菜田每年200元/亩,露地设施菜田每年25元/亩。近年来建成设施菜田增强了市郊蔬菜生产抗灾能力,为保障淡季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设施菜田外,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安排,上海从2009年开始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并于2011年开始创建市级蔬菜标准园,每家标准园奖补资金50万元。通过蔬菜标准园创建,实现标准园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化肥使用量减少10%,促进节本增效10%以上的目标。至2015年,上海共完成创建农业部标准园24家,创建市级标准园150家。根据《关于2016-2020年上海市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农委〔2016〕111号),“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创建市级蔬菜标准园100家,其中,2016年已启动创建30家。

  崇明区农委蔬菜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从2010年隧桥通了以后,为方便市民菜篮子,崇明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承担了约3.4万亩绿叶菜种植面积。每年,约有40个绿叶菜核心基地和专业化基地进行新的签约,此外,区农委还针对规模化蔬菜签约基地、蔬菜种植大户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遮阳网覆盖技术、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新肥料新农药使用技术、田间档案记载、蔬菜绿色认证等方面培训。为聚焦绿叶菜规模化基地,崇明区农委特别设立“设施菜田土壤改良”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菜田现金直补1100元/亩,物化补贴460元/亩,促使这些基地和农户严格遵守绿色标准化生产,整建制推进崇明蔬菜绿色发展。

  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过去,气温一旦超过35摄氏度,绿叶菜就会停止生长。这个时候,往往菜农投入的成本很高,但劳动效率却大幅降低,再碰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损失更是惨重。”市农委蔬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于2011年启动,主要目标是以青菜为主,建立上海主要绿叶菜周年均衡生产、提升机械化水平、保障产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几年工作,技术体系在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高效茬口、安全生产、土壤连作障碍防控与改良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共选育出自有知识产权绿叶菜新品种21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叶菜机械化工厂化生产装备18套,形成并推广应用十大绿叶菜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完善并建立19个叶菜生产技术规范,在全市各郊区县布点建设近20个综合技术示范基地,从点及面体系技术辐射达1.8万亩。比如今年崇明着重推广应用了“新夏青3号”、“新夏青5号”等耐高温品种,示范应用面积约8000公斤。“这两种耐高温生产且口感好的绿叶菜,不仅外形优美,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抗病虫,尤其在伏天病虫发生期,受害株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成为绿色蔬菜首选品种。”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德章介绍说,今后还会有更多耐高温生产的绿叶菜品种将推广应用,逐步走上市民餐桌。

  近年来,本市蔬菜生产劳动力紧缺,且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蔬菜生产机械化,能够有效缓解劳动力紧张,提升生产水平。目前,市郊已建立17家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省工省力设备和绿叶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在耕整地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设施全覆盖,管棚设施内的灌溉设施配置率也较高,基本能够保证蔬菜生产灌溉需求,对于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5月23日,一场针对苗叶菜机械化采收的现场对比试验,让国产收割机展露了高性价比的优势。由上海仓田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上海农业机械研究所技术支持的电动苗叶菜收割机和从意大利引进的HORTECH公司叶菜收割机在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农机综合实验基地“同台竞技”,进行了鸡毛菜、广东菜心、食用油菜(苗叶菜)、食用芥菜(苗叶菜)等多种绿叶蔬菜的收割对比试验。据介绍,该款机器将原来的汽油动力改为锂电池动力,不但作业时间从过去的4小时延长到6小时左右,而且性能更加稳定;割刀、收割幅宽、土质适应性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改进和测试。在演示会现场可见,在同等作业条件下,两款收割机取得了非常接近的收割效果,尽管在收割速度、损耗率等方面,国产农机略处下风,但是对比进口机器60万元左右的价格,这款国产机器10万元左右的价格可谓“良心价”。

  “推广包括绿叶菜在内的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肯定是发展趋势。”市农委蔬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绿叶菜全程机械化,一方面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效解决蔬菜生产人员年龄偏大、生产手段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作业效率,为蔬菜生产经营者节本增效。“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保供应’上,可以实现蔬菜的快速采收上市,满足市场供应需要。像苗叶菜的短生产周期和机械化采收,可以让这种功能体现的更加明显。

  【展望】

  蔬菜供给侧改革正在进行中

  “淡季”如何“不淡”,这个命题关乎蔬菜的供给侧改革。去年以来,针对每年7月至9月“夏淡”、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冬淡”两个特殊时段市场上时令蔬菜供应偏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上海把加快建设一批紧密型外延蔬菜生产基地作为“菜篮子”建设保供稳价的新举措。目前,上海商务部门共在江苏徐州、山东临沂、海南等地确立了总面积达3万亩以上的首批10个规模化外延蔬菜基地,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规模化、包装化、冷链化一体化发展。虽然上海蔬菜供应离不开大市场大流通,然而对于地产占比90%的绿叶菜而言,抓好品种选育、技术提升、装备建设,改良种植方式等“练好内功”才是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增加耐热小众品种。原来高温天青菜种不了,只能种鸡毛菜,但鸡毛菜产量很低,亩产效益不高。现在有了一系列青菜抗热品种,很好解决了这个难题。除了常规品种外,市郊菜农种植的油麦菜、杭白菜等小众品种也越来越受到市民喜欢,近年来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从2009年开始,市郊建立了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安全使用农药告知书发放率和蔬菜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到100%。上海大力推行以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色板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据农药残留定量监测,2011年—2015年地产蔬菜合格率保持在99.9%,2016年在提高检测标准的情况下,合格率仍达到98.8%。

  积极促进产销对接。未来,市郊菜区将主动适应大市场大流通和蔬菜物流零售的新格局,积极培育蔬菜市场流通的新型主体。充分发挥各类营销组织的作用,促进多种产销对接模式的发展,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目前,上海已形成33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的配送企业。通过产销对接销售的地产蔬菜超过150万吨,占比达50%。

  市农委蔬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来的消费市场会更加细分,上海将聚焦规模化、布局合理的蔬菜生产保护区,集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设施菜田,并将此作为供应市场的蔬菜主阵地,推广水培等新型种植方式,为上海都市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8000余平方米的水培植物工厂内需要的工作人员并不多

■控制营养液的全自动设备

■种植在白色泡沫塑料板上的生菜

■浸润在营养液中的绿叶菜根系

  文/记者 欧阳蕾昵 杨清悦 摄/记者 杨清悦

崇明区农委召开2017年度蔬菜生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会
为进一步规范上海市蔬菜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农业委员会
崇明区陈家镇开展夏淡绿叶菜种植检查
为更好推进陈家镇蔬菜生产管理工作,农业委员会
崇明区多措并举 保障“夏淡”期间地产蔬菜供应
崇明区是本区地产蔬菜的生产大区。2017年,崇明区农委认真组织本区地产蔬菜的生产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本市“夏淡”期间地产蔬菜的供应,截至8月10日,崇明区地产绿叶菜上市量12.农业委员会
单季晚稻苗情
一、当期苗情 “大暑”节青浦区11个镇(街道)考查田块汇总:青浦区水稻平均现亩总苗数36.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