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用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 12名复旦学子骑行“远征”井冈山

06.08.2016  01:35

这个暑假,12名复旦学子组成“远征队”,花了14天,途经一个直辖市,两省11个县市,从上海骑行至井冈山革命老区,既是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日前,“远征队”顺利回到上海,这一路,顶着暴雨、大逆风,遇到爆胎、摔车……让这群“95后”痛并快乐着。


复旦学子在骑行中感悟长征精神。周培骏 制图

1200公里 除一天修整每天骑行百余公里

组成“远征队”的12名复旦学生都来自复旦车协,在一共14天的行程里,他们从上海出发,途经嘉兴、杭州、桐庐、淳安县、开化县、上饶市、鹰潭、抚州、乐安、吉安,最后到达井冈山,全程1200公里。除了一天修整、保养车辆外,平均每天骑行百余公里,骑行时间约六七个小时。

车协会长王楷文既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也是车队的押队团成员,作为押队,在整个骑行过程中必须在队伍末端,在确保所有队员都未掉队的情况下,还负责处理车辆故障,所以组合工具、撬胎棒、补胎工具、六角扳手、打气筒、螺丝刀、备胎等修车工具常常出现在王楷文的自行车货架上。

第一天就要从位于杨浦区的复旦大学本部骑行至嘉兴市区住宿,全程约110公里,因为出发晚,一整天又遇到大逆风,原本预计晚饭时间能到嘉兴市区,结果晚上11点才找到落脚点。顶着风骑行消耗体力,驮着沉重的行李也让一些骑行者不习惯。

王楷文说,他们每个人都要带货架和驮包,二三十升的驮包内装换洗衣物、雨衣、骑行装备、手电、防雨罩等各种物品,十多公斤重的行李压在车后的货架上,重心的改变导致刹车距离不一样,第一天顶着大逆风前往嘉兴的途中,就有2名骑行者发生了摔车事件,当然这在骑行中比较常见,“就是侧摔,皮外擦伤,我们带了医药箱,进行了紧急处理。

14天艰辛 途中遇暴雨、大风、爆胎、摔车

在骑行途中。这群青年也遇到不少来自恶劣天气和自身的挑战。第一天从上海前往嘉兴的骑行之路就充满了艰辛,一整天的大逆风让队中3名女生明显感到吃力。

即将升大二的丁子珺是其中之一。高三毕业时买了山地车,进复旦后成为车协的一员,但此次骑行前她“远征”经验有限,只跟着协会去三甲港参加过一次单日80公里的骑行。第一日从松江开始的大逆风让队员们深感吃力,丁子珺拼命骑速度却依旧慢,正当她气喘吁吁努力蹬车时,会长王楷文骑到她前面,“我给你破风,你跟我骑,带快了你就说,我会放慢速度。”丁子珺说,有了会长在前破风,她骑车相对轻松很多。

除了大逆风,骑行爬山也让她感到太虐,在山区一言不合暴晒,一言不合暴雨,一言不合就200米高山路,每到下午她往往体力不支,“幸好队内总有大神带我,有男生还会分担我的部分行李,有种相互扶持的友谊。”

而王楷文一路也遇到不少小麻烦,仅爆胎就有3次。从嘉兴骑到杭州的路上正逢暴雨倾盆而下,一路上鞋子、衣服湿透,才进杭州市区,王楷文突然觉得山地车变得异常沉重,停车检查,后轮胎没气了,暴雨天蹲在杭州的人行道边,王楷文又开始了补胎工作,虽然内心有些烦躁、沮丧,却也耐心一一处理。14天的骑行王楷文的山地车被扎了三次胎,而作为押队,他还帮忙处理车链条断裂、补胎等,前后处理了几十次小问题。

感悟: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

在外骑行,安全最重要。王楷文介绍,他们在前期招募的时候就侧重有骑行经验的同学,也为他们做体能测试,围着400米一圈的操场跑10圈,能跑进40分钟之内的才算合格。同时他们也制定了系列安全预案,规定了骑行细则,包括了在骑行中禁止看手机、双手脱把等行为,并对长上坡、长下坡等特殊路段进行了骑行规定。

队伍中还有一名来自复旦医学院的骑行者,一路作为“队医”跟随,单是医药箱就带了两个,包括了感冒药、止泻药、创可贴、纱布、医用酒精、碘伏、云南白药和其他急救药品。出行前王楷文还请医学院的研究生来为“远征队”的领队等培训医疗急救,保证一路安全。

最近回上海后,王楷文和队员们在做骑行总结。这一路对12名队员来说也是一次“长征”,一路上遇到恶劣天气,遇到自行车和自身的突发状况,他们都一一克服,对于可能会掉队的队员,他们也相互鼓励,“想起当年红军开始长征后,一路不言放弃、不畏艰难,我们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