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第一冷库在沪谢幕 曾肩负申城逾6成冻品供应

13.05.2016  08:43

  上海昔日最大的“冰箱”,如今停止制冷了。

  在军工路周家嘴路口,申宏冷藏储运公司的门前不再有昔日的车水马龙,以往拥挤不堪的停车场已然是空空如也,院内一度红火的交易市场也铺门紧关。唯有门口一张大大的白色告示显得异常醒目,吸引着来往的市民驻足观望。这个拥有50年历史的冷藏公司,已经确定搬迁。

  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里默默伫立的两座不起眼的土黄色建筑,居然是昔日上海乃至远东最大的冷库,这里曾肩负着申城65%的日常冻品供应,也曾为香港提供40%的冻品猪肉。从1966年开始,每天从这里发出的冻品和生鲜覆盖了上海市民的日常餐桌,在这个2万吨的“超级冰箱”内,-18℃的冰天雪地保障了从天南海北供应上海的各种食品。

  而为了城市安全和发展,这个远东第一冷库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机组不再供电,50年来始终不化的坚冰也开始融化成水,流淌在地面,逐渐风干。

  好在,它们曾目睹着上海的变化,目睹着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改革成就,这对于那些工作在这里的人们而言,无疑是最美好的记忆。

   曾承担战备任务 厂区里布设过高射机枪

  1966年时,第一座单体10000吨冷库在此诞生;时隔两年后,它的“弟弟”在隔壁出世,体量也达到了7600吨。

  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老员工,设备能源部经理朱忠良18岁进厂,在此工作了一辈子,他的回忆透露了不少冷库的秘密。

  “就体量而言,这里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冷库,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首屈一指。”朱忠良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冷库还隶属于上海市外贸局,在建造时可谓是不惜血本,所有的无缝钢管全部采购自德国,由上海建设领域最为出名的基建公司负责工程,每一面的外墙厚度都超过了1米以上,牢固程度可想而知。

  “除非用穿甲弹,一般的炮弹根本别想打穿。”朱忠良说了一个“段子”———若干年后,公司曾想在冷库墙上开扇窗,就叫了个工人来凿墙,说好是50元打两个洞,结果活没干完工人就撂挑子了,宁愿倒赔100元也不愿再干,“连冲击钻的钻头都磨平了,可见其坚实。

  墙体厚,当然为了保温,但另一个在当时秘而不宣的原因,则是为了战备。打开地图,你可以发现冷库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其所处的军工路周家嘴路在60年代时可谓是一片荒地,冷库是当地最高的建筑,而紧靠黄浦江比邻复兴岛,则更凸显了其重要性。

  甚至,当时杨浦车站还有两条支线铁路秘密修进了冷库内,可谓进退自如。“我们里面还有200米的深井,两路供电线,确保发生意外时,不会断电断水。”朱忠良告诉记者,国际形势最为紧张的时候,厂区内还布设过高射机枪,位置就在冷库的顶端,“我自己都曾接受过射击培训,定期要去奉贤的靶场打上几十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