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创新,上海的突破点在哪里

18.01.2017  13:04


  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城市文化品格、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专题会议分7个专题进行。委员们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找问题、献良策,共同寻找——
   高校应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
  科创中心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成,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往前走。创新不可能面面俱到,就是要找到最大的特点和亮点。高校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是高校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高校的优势在哪里?高校如何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目前,上海拥有众多的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每个平台在确立目标和方向时都已经充分对接了国家和上海的重大需求,每个平台都已经集聚了高校相关学科最顶尖的人才,每个平台都是以国家、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都已经具备了直接为行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如何发挥和调动这些平台,围绕科创中心建设,释放科技创新潜能,使其成为高校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的集团军力量,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刘平委员呼吁,高校应该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他建议,推动科技平台实体化运行,把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成真正的创新主体,责权明晰、任务落实,并在条件成熟的平台试行股权激励;设立科技引导基金,对高校科技平台提出增量的任务要求,把培育和孵化高科技企业作为主要任务,并把孵化高科技企业和推动产业化的程度作为平台的主要考核指标;金融资本全程参与高校科技化平台建设,贴近市场;注重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尽快把高校研究室向产业化方向转移。
   智能制造业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
  我国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上海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目前,上海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还存在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不够明确、智能制造发展的协调和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制造产业中融合性人才比较缺乏等问题。
  刘毛伢委员建议,抓紧制订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主动对接国家的战略规划;实现信息化平台的引进,抓紧搭建企业与业信息孤岛之间的桥梁,推动成立企业信息化部,统一规划和部署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培养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的产业链。
   孩子有人管,老人出行易
  二孩政策出台后,托幼矛盾立马显现。上海市总工会曾经联合上海社科院组成一课题组,调研发现,上海0到3岁托育问题主要困难有这样几个:3/4的员工希望孩子可以入托,但住家附近没有托儿所;少数企事业单位有办托儿所的愿望,但多数没有条件;少数已经开展了托幼服务的企业,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调研还发现,上海社会办托幼机构也存在资质缺失的问题,0到3岁的早教其实是一个灰色地带。
  黄绮委员表示,面对上述问题,希望尽快出台符合上海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托幼问题建设和管理标准。鼓励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包括楼宇、经济园区,共同参与发展0到3岁托幼的教育事业。此外,目前我国的幼教经费只占政府教育支出的1.3%左右,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各类社会性质的托儿服务的供给,减轻家庭的照料负担;并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专项的上海市托幼意外保险,减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承办机构的风险。
  截至2015年底,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户籍总人口比例的30.2%。
  旧公房配备电梯问题迟缓,全市大约有500万老人下楼难。针对这样一个社区业主的需求,尽管上海市房管局等职能部门在2011年、2012年、2014年相继出台了加装电梯的管理意见,同时采取了一些补贴措施,但进度仍然迟缓。原因首先是协商难。安装电梯要经过两次征询,第一次征询必须有90%的业主同意;第二次征询改造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需要有2/3的业主同意,并且还要签订改造协议。其次是施工难。
  因此,秦钠委员建议,加强立法,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安装电梯工作。简化流程,实行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推出两张清单:一张清单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和中介的服务,包括施工单位的清单;另外一张是加装电梯的费用标准清单,让居民进行选择。
   让我们生活的土地质优景美
  随着工业企业的搬迁,目前上海留下的污染场地、生活垃圾堆场多达万余个。与上海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是,这些场地的80%以上涉及重金属污染,70%以上是有机物与重金属并存的复合污染。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土壤普遍受到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因此1/3以上的污染场地将会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但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修复资金筹措以及协调管理机制等均迫切需要顶层设计,逐级逐项完善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上海土地资源重新盘活的机遇。
  陈玲委员建议,应针对污染场地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构成和场地属性等进行识别,将污染场地进行归类分析、整理,确立污染场地信息采集方法,划定优先保护区。建立监测网络,调查摸清治理污染场地分布状况,提出上海优先治理污染场地名录;建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化档案;建立预防、监管和动态跟踪制度,为污染场地管理及风险综合控制提供服务。此外,还要建立土地土壤污染修复资金保障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政府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河道硬化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种措施,主要是用混凝土或者块石铺砌到自然河道的土质河床上,使之成为人工硬河床。河道硬化的工程量巨大,但效果“立竿见影”:放上水之后瞬间可呈现清澈流淌的观感,整齐笔直的河岸加上护栏便是一道人工景观。然而,上海郊区的许多河道在硬化后带来了生态问题:河流自净能力降低,动物失去了繁衍地,水禽类种群数量减少。目前在国际上,无论是对自然河道还是对大型的引水工程,尽量保持河道的天然状态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因此,本市郊区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的河道硬化工程,与当今的生态保护理念背道而驰。
  周保春委员建议,叫停那些未经生态论证的河道硬化工程。有关部门要对尚未硬化的河岸进行评估,尽量保留天然河道;可逐段对河道进行现场勘查,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施工方案;让生态学家、园林学家参与到郊区河道整治工作中来。(作者:姜晓凌 王毅俊) 【来源】上海科技报